八仙塵爆兩週年 行政院統籌災防能力進步了嗎?

八仙塵爆兩週年,不過政府所做的成果被各方質疑「不夠力」。(圖/鏡週刊

記者張暐珩/綜合報導

八仙塵爆兩週年,許多人的康復之路與最終賠償仍遙遙無期;當年造成15死484傷害,引發全臺震驚悲傷,也讓人重視到大型活動公安、以及醫療上應變大型傷患問題。當時的行政長毛治國宣佈全面禁止舉辦所有與粉塵相關的休閒娛樂活動,並緊急動用第二預備金啓動傷患救災機制,但兩年過去了,做的仍是太少。

▲八仙塵爆讓臺灣開始正視大型活動規範應付大量傷患的能量不足。(圖/本報照,下同)

目前八仙受害者正進行第二波賠償,求償近百億;不過,法官判決此事件,八仙樂園不須負責,當時活動公司負責人呂忠吉業務過失致死罪」仍在審判當中外界質疑不管是在賠償或是康復,政府在這件事當中所負的責任並不夠盡力;「ET NEWS雲端前線節目27日就探討行政院成立的「災防辦公室」所扮演的角色

內政部長鴻源曾指出,依照現行災害救法》,行政院除設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決定災害防救基本方針,另設「災害防救辦公室」,將各種災害的防救業務,交由不同機關主管,但這些機關都是專業部會,而非防災的專業單位;因此呼籲臺灣應成立國家級的災害防救總署,與科學研究單位合作,幫行政院擬定整個防災政策,否則無法面對複合型災難不斷髮生。

資深媒體王時齊鄭師誠就質疑,「沒有災防的頭,各部會難整合」,目前災防辦公室所統籌的人力財源,是否真的有能力作爲橫向聯繫平臺?所代表職權是否夠高?成員接受過的訓練程度爲何?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更批評,中央每次有特殊議題就成立辦公室,一個主任加兩個助理,所做的只是整合而已,最終仍需個地方政府訂定大型活動辦理的嚴格規定

此外,八仙塵爆後,醫療機構也開始探討醫院能量如何應付大量傷燙傷病患機制,許多醫界聲音也導回行政院,表示此一問題應由行政院、衛福部出面主導規劃。王時齊也補充,不管是行政、立法、民間等等,不能永遠只維持三分熱度,一下就健忘,這纔是臺灣公安問題最大症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