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城鄉融合發展 民衆幸福感UP

平昌縣板廟鎮大石村打造童話世界。

平昌縣的童話小鎮,吸引許多家長帶着孩子前來。

南江縣朱公鄉百坪村聚居點新貌。

通江縣空山鎮趙家塘聚居點。

漫步在四川巴中恩陽區茶壩鎮朱家營村,一棟棟整齊劃一的巴山民居分佈在村部旁,在村部小廣場上,10多位大媽正在練習壩壩舞;廣場的正對面,村裡的主導產業蓮藕一眼望不到邊……像這樣散發着生機與活力的小村莊,在巴中市已有上千個。

隨着城鄉一體化戰略深入實施,巴中城鄉面貌有了改變,城市美、農村靚的面貌正在逐漸形成。

完善基礎設施 改善環境

7日一大早,家住通江縣宏霞國際的伏俊英和丈夫帶着孩子到壁山森林公園遊玩,一家人沿着龍洞溝入口拾階而上,走走停停,有說有笑,悠閒自在。

伏俊英說,自從森林公園建好後,自己經常帶着孩子來爬山,不僅鍛鍊身體,還能呼吸新鮮空氣。她口中的壁山森林公園,是通江縣城市建設重點專案,旨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市民生活品質,一期工程已於今年1月完工並投入使用。

而在距離通江縣數十公里外的巴中城區南環線,建設工地上異常的繁忙,數十名工人搶抓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正在進行掃尾工作……預計今年通車的巴中城區南環線,將有效緩解巴中與恩陽、經開區的城市交通壓力,方便民衆出行。

通江壁山森林公園、巴中城區南環線建設專案的背後,是巴中爲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近年來,巴中按照「科學規畫引領、積極穩步建設、依法依規管理」的工作思路,先後建設了巴河水景觀工程、天星橋水庫等一大批民用基礎設施專案,爲城區功能品質提升、景觀形象改善、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生活環境宜居奠定了基礎。

一鎮一業 堅持特色

在巴州區化成鎮,依託「兩山一湖」旅遊資源和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全鎮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現如今,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前去化成鎮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在南江縣長赤鎮,全鎮把教育作爲富民興鎮的主導產業來抓,今年6月,長赤中學再創佳績,再一次讓長赤鎮賺足了眼球。

「看起來我們是主抓教育,但教育卻盤活了全鎮的資源。」長赤鎮相關負責人說,得益於優質教育,如今長赤鎮常住人口增多了,相關配套產業也發展了起來,生活品質有了較大提升。

而同樣在南江縣,興馬鄉在發展產業上則因地制宜選擇了金銀花,現已規範栽植金銀花8200畝170餘萬珠,覆蓋全鄉16個村,實現年產值2000餘萬元人民幣。

「堅持特色,錯位發展」。秉承着這樣的發展理念,巴州區化成鎮、恩陽區柳林鎮、通江縣鐵佛鎮等集鎮才能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引領產業、經濟、物流、人口不斷向集鎮集聚,讓集鎮充滿生機活力,也促進了基礎設施完善,以及教育、醫療等相關產業的完善,爲羣衆在當地生產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

統籌發展 共享繁榮

協調發展、共同繁榮一直是巴中市城鄉提升的最終目標。爲實現這一目標,巴中不僅在資源分配上注重向農村傾斜,還依託鄉村振興戰略,打基礎、建新居、興產業、正民風,不斷把鄉村振興的要求從目標變爲現實。

恩陽區茶壩鎮三石村,通村道路、自來水、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通江縣至誠鎮磐石村,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村民房前屋後、田邊地角已種植中藥材1100畝,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還幫助村民增收。

巴州區棗林鎮漩灘村,村「兩委」創造性展開「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家庭衛生大家看、大家評、大家比,家庭環境衛生逐漸從「髒亂差」變身爲「淨齊美」。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如今的巴中農村,完備的水、電、氣及相應的基礎設施已是標配,一些村莊的人均收入、生活環境、配套設施都已與城鎮相當,許多常年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看到家鄉良好的發展勢頭,紛紛回鄉發展,爲鄉村振興注入了人才和資金動力。

據瞭解,下一步,巴中將緊抓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增加投入力度,優化資源配備,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助推全市城鄉建設再上新臺階,努力把城市做優、集鎮做特、農村做美,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