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建構亞洲小北約 集體恐慌反中

鄭永年。(摘自網路)

鄭永年是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鄭永年接受大陸《環球時報》專訪指出,美國現在對中政策,都是在恐慌狀態下制定,要用理性態度,去看這樣非理性情緒下的決定。拜登政府希望中美系統性脫鉤,把中美關係簡單地用意識形態定義爲「美國民主VS中國專制」,是把貿易武器化、政治化。若只從意識形態看問題,就會出現集體恐慌,一國對一國有集體恐懼感,決策絕對不會有任何理性。拜登政府在臺灣和建構「亞洲小北約」問題上得寸進尺,這種不理性,也帶動了美國盟友的集體不理性。

鄭永年表示,集體恐慌不僅是美國菁英層,而是整個大衆層。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對中國持不良看法的美國人占人口80%以上。這是政客和所謂「公共知識分子」互動的結果。整個美國在中國問題上已經政治化。這是民主制度的演變,以前叫「民主」、現在叫「民粹」。再也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季辛吉了。

鄭永年認爲,中國很難要求美國去做什麼,但可以堅持理性。互相有羣體恐懼感的話,就會產生宗教式對立情緒。拜登政府要建立基於價值觀的集團等,那麼中國更要開放,不要把意識形態戰爭上升爲中美之間的「宗教戰爭」。中國要有戰略忍耐。

鄭永年分析,美國政壇和社會對中國有集體恐慌,不會有任何理性政策、也沒有任何底線。若幻想有個底線,就要犯大錯誤。西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表現在美國對臺政策上,沒有底線,中國即使畫了紅線,也會視而不見,除非中國給美國建一堵南牆,撞到了就可以。在臺灣問題上,要有足夠準備。

鄭永年稱,沒人相信美國會保衛臺灣。烏克蘭只是美國和北約搞垮俄羅斯的一枚棋子。俄烏軍事衝突是北約跟俄羅斯的衝突。臺灣也是一樣。美國「冷戰派」、「反中派」的計劃就是犧牲臺灣、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美國在引誘中國,用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就像需要俄烏衝突削弱俄羅斯一樣。對此,必須保持高度清醒。

鄭永年指出,美國顯然想要建立一個「亞洲小北約」,通過雙邊同盟、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四方安全對話」和「五眼聯盟」等針對中國。如果真的建立了,亞洲將永無寧日。

鄭永年強調,美國搞「脫鉤」也好、「卡脖子」也好,都會降低中美相互依賴的程度,但全球化並不能被阻擋。最近他提出,中國要二次「入世」。去年已提出要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當美國對中國實行排除性政策時,中國也要對美國實行包容性政策,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要更加開放,推動全球化。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