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捐贈2000萬劑美國疫苗 陸疫苗外交面臨勁敵?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美國已接種2億劑新冠疫苗,應該開始將疫苗與其他有需要的國家分享。(圖/美聯社

美歐等國開始接種疫苗,新冠疫情有趨於緩和跡象,但缺乏疫苗的印度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疫情仍持續惡化,美國拜登政府日前宣佈將提供6000萬劑阿斯利康(AstraZeneca)新冠疫苗後,再加碼捐贈2000萬劑莫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和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生產的新冠疫苗。分析人士認爲,美持續增加對外疫苗捐贈,讓中國推動的「疫苗外交」面臨勁敵。但也有專家認爲,美國不需要跟中國玩「疫苗外交」的遊戲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這8000萬劑疫苗將遠遠超過到目前爲止其他任何國家捐贈的疫苗輸量中國政府在美國疫苗的問題上大做文章,趁美國和歐洲西方國家疲於應對新冠疫情之際,在第三世界國家大搞疫苗外交。

就美國提供新冠疫苗的方式方法與中國的差異以及疫苗外交爭奪戰上,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吳崇涵表示,美國在新冠疫苗輸出方面一開始的確有些落後,因爲美國自身疫情嚴重,選擇先滿足國內疫情需求後才向國外輸出。

美國拜登政府日前宣佈將提供6000萬劑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後,再加碼捐贈2000萬劑莫德納、輝瑞和強生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圖/路透

他指出,目前美國生產超過3.3億劑疫苗,但是出口僅300萬劑,少於1%。相較中國大陸已經出口了2.5億劑疫苗,佔總產量的42%。歐盟大概輸出1.1億劑,大概佔總產量的3成,俄羅斯也輸出了約2700萬劑。美國顯然在輸出方面落後許多。現在美國接種覆蓋率約37%,大陸約30%,歐盟約32%。接下來美國可能對於在亞洲盟國,比如日本、韓國、印度,可能會多提供疫苗來幫助。

前美國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林曉旭認爲,美國作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先給本國公民接種疫苗然後再幫助其他國家,這個策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於美中兩國體制的不同,美國應該避免走中國「疫苗外交」路線,因爲拿疫苗做外交手段有點違背倫理道德。因爲在面臨公共健康危機下,大家當然應該盡全力去幫忙,從外交層面去輸出疫苗的出發點本身是不對的。美國疫苗廠商自己有出口管道,政府並不需要介入「疫苗外交」,去做捐贈的事情。

吳崇涵表示,中國的「疫苗外交」可追溯到中共建政早期對非洲援助,一直以來的衛生外交或醫療外交有它的目的性。第一,它援助資源較多的非洲國家,以換取鐵、銅或是石油等資源;第二,在進行醫療援助時要求支持中國外交政策,例如對臺灣香港政策,或是在聯合國投票支持中國。也可以看到在伊波拉病情之後加上新冠疫苗外交,未來都是中國所稱「衛生(健康)絲綢之路」(Silk road of health)的內涵,中國大陸有它們一整套的規劃

病毒學研究專家林曉旭認爲,「疫苗外交」和核心要素是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這點美國當然是佔有優勢。不管是輝瑞、莫迪納還是強生,以及正要上市的Novamax等,品質相對來說都是全球領先的,所以美國政府並不需要跟中國一樣去玩所謂「疫苗外交」,應該是繼續沿着讓疫苗科技進一步發展與創新的路上去做。現在還有一家公司叫CureVac做出第2代mRNA疫苗,已準備進入第3期臨牀試驗效力更長、更穩定,另外還是應該堅持保證疫苗的高品質高純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