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招手 半導體業的兩難

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拜登最新簽訂有關強化美國關鍵產業供應鏈行政命令,欲與具共同價值觀盟友夥伴密切合作臺灣此次也被點名,臺美將在半導體領域強化合作,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多數媒體多以正面解讀,認爲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與先進封測領頭羊月光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怪的是消息傳出當日,兩家公司的股價卻僅以小漲收盤。

其實這不是拜登第一次提及供應鏈問題,早在競選期間他就主張修正疫情期間物資短缺的供應鏈問題。上任後又發生汽車晶片缺貨,價值數美元的晶片竟導致以萬美元計價的汽車產線停擺;還傳出大陸將限制對美出口稀土,恐衝擊美國包含F-35等先進武器斷鏈。相關事件再次凸顯供應鏈脆弱與過於依賴中國大陸的問題,爲確保經濟繁榮與美國國家安全,並增強因應國際災難與緊急情勢能力,美國推出此一政策並不讓人驚訝。

臺灣半導體制造能力居世界領先的地位,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完整,尤其臺積電的晶圓製造能力更執全球牛耳;美國則是半導體設備的關鍵供應商美商亦是各領域IC設計的主導企業,臺美組半導體聯盟確實可達到互補的效果。包含蘋果高通德儀、Nvidia與超微等美商本來就是臺積電的主力客戶,未來增加在臺投單的數量有限,但雙方加強合作後有助於美國領導廠商來臺設立研發中心,提升我國在5G、AI與自駕車等新興領域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降低對大陸供應鏈依賴的同時,相對地就是對臺灣的依賴加深,亦會引發美國緊張。日前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直指,美國極度依賴臺積電所供應的晶片。特別是在車用晶片缺貨後,汽車製造大國重新思考現有的全球分工模式,有意翻轉供應鏈,進而掀起製造業迴流潮,開啓短鏈革命,紛紛考慮在自己的國家生產晶片。加上臺灣處於地緣政治核心,若臺海發生任何衝突都可能引發半導體斷鏈危機

美國總統拜登「買美國貨」的計劃中也包含製造業迴流美國,鼓勵美國企業回美設廠。臺積電與日月光等臺灣半導體供應鏈極可能爲其拉攏的目標,即使川普執政的2019年期間臺積電已承諾在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但美國仍可能對臺積電施壓,要求在美另設其他新廠。這可從GlobalFoundries與三星均宣佈在美國設立新廠可窺知一二。若臺積電不願赴美,美國可能全力扶植GlobalFoundries、Intel或三星,未來有可能威脅臺積電的地位。

臺灣縱然在半導體產業聚落、人才與製造成本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在臺設立新廠仍爲首選。不過國內近日的缺水危機及廢核後的供電疑慮,基於分散風險也讓臺積電重新思考海外選項

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報導,臺積電赴美設廠成本爲在臺灣的6倍之譜,人才、原料與供應鏈都面臨障礙。以臺積電的實力勢必已獲得極佳的設廠補貼租稅優惠及高階訂單(據傳是國防部肥單)保障,纔會願意赴美設廠。但海外廠高昂的生產成本仍將侵蝕臺廠的獲利能力。(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