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子女必看!家長如何預防「狼師」對孩子造成傷害?

近期臺灣興起Me Too運動,範圍從政治圈開始一路燒到教育、演藝圈,其中不乏狼師議題,也引發許多家長的許多焦慮。陳意文諮商心理師建議,家長可先做好3件事及早防狼師盯上孩子。 示意圖/Shutterstock

近期臺灣興起Me Too運動,範圍從政治圈開始一路燒到教育、演藝圈,其中不乏狼師議題,也引發許多家長的許多焦慮,親職演講或是訓練課程幾乎都會被問到如何避免狼師,由於上我課程的家長從國小到高中,而我的個案又分佈於幼兒園到大學乃至研究所都有,想跟家長說的是若能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將親職教養做紮實,自然無須終日惶惶,擔心世風日下。

然而國小階段有兩件事情是可以瞭解以及與孩子討論的,而前面的基礎打的愈穩固,後面愈不用擔心孩子出太大的狀況。但也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不免有些坑坑疤疤,當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愈穩固,就算遇到困難與挫折也較爲容易處理。

學前至青春期之前因爲孩子的年齡尚小,配合身體發育與認知發展家長能做到以下三件事:

1.孩子從小就應該有性教育:

相信「性」這個字很容易觸動家長敏感的神經,許多家長誤以爲「性教育」等於談「性」,其實「性教育」不等於只談「性」。當然,這麼小孩子的性教育並非接談「性」,但其實小學生以及幼兒園的孩子就需要有對「性」的正確概念。他們的性教育其實是從「認識身體」以及「對身體的清潔」開始乃至於「身體界限」,都是此階段的孩子應該要有的正確性教育。

家長需要在此階段教導孩子:穿泳裝的地方就是隱私處,不可以隨意讓人碰觸,除非是有師長、護理師陪同的醫師要進行檢查或看診。如果有人碰了你這些地方,必須大聲說「不可以」以及馬上告訴親近的大人,同時當然也不適合碰觸別人隱私處。也因爲有了這些概念之後,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就會增加自我保護的想法,如果家長需要好的媒介來討論這些,繪本「我的小雞雞」(注一)與翻翻書「我的身體」(注二)都是我常使用的好用媒材。

等孩子從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性教育會慢慢需要從身體發育到有性的意識上來討論,此時的孩子對性的懵懂與好奇,着實需要家長有好的帶領纔能有所正確觀念的瞭解,所以身爲家長的我們若是愈瞭解正確的性知識,愈能帶領孩子,此階段的媒介包括:「小男生身體的秘密」(注三)與「小女生身體的秘密心理篇」(注四)以及「魔法青春旅程:4到9年級學生性教育的第一本書」(注五),都很適合家長與孩子閱讀,讀完之後若孩子願意可以討論,若孩子不願意討論,家長需要給孩子一些空間思考消化,不急於勉強孩子一定要立即討論。

2.家長需要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

許多家長誤以爲溝通是一種溫柔的訓導或是強勢的引導,殊不知溝通其實是「有來有往」的過程,常在實務工作上看見孩子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多半是有這幾種狀況—孩子還沒說完就被打斷、師長預設立場地批評、師長急着建議或一直講道理….

其實溝通的成分包括聽與說,聽又比說重要,所以一旦能正確而完整的聆聽孩子發生的事情時,對後續的處理也就比較容易,此刻看文章的您應該也有這種經驗,如果您有一個困擾或是煩惱,能夠被完整而專注的傾聽時,有時您自會想到解決辦法,同時也比較容易接受對方的建議;若是您講沒幾句對方就急着打斷或是批評或是建議,那您應該也不想聽,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孩子。

還要提醒家長一件很重要的事是:無論發生什麼,在聆聽孩子與之溝通的時候儘量保持「平心靜氣」,我常提醒家長,無論聽到什麼都儘量保持「泰山崩於前不改於色」,愈冷靜愈能帶領孩子釐清事情的經過,同時也不至阻斷孩子想表達的,雙方愈能朝向解決前進。

而家長若能保持此態度聆聽孩子,孩子也不至於不願意與家長分享他遇到的事情。我常在諮商中遇到孩子不敢和父母分享他發生的事情一部份是如前述很容易被打斷和批評;另一部份則是孩子曾有經驗在與父母訴說一些不好的遭遇時,父母比他還激動,因此孩子儘管跟父母關係良好,卻在遇到重大事件(例如:被性侵害)不敢告訴父母,甚是可惜。所以,若家長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聆聽環境時,孩子自然願意將他的喜怒哀樂與您分享,而若孩子真的遭遇不幸事件時,父母也能在最快的時間提供協助,不至於讓孩子獨自煎熬。

3.給予孩子愛的感覺與保證: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被愛的感覺,許多父母整天勞累工作,誤以爲給孩子優渥的物質生活是一種愛的表現與保證,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有品質的陪伴。

在「兒童愛之語」(注六)一書提到,愛的感覺可以透過五種形式傳達,分別是:愛的抱抱、肯定與讚美、精心時間的陪伴、爲孩子做一點服務以及有形的禮物,五種方法可以視孩子的狀況(年齡與發展)輪流使用,來達到家長付出愛,孩子感受被愛的雙贏。

同時請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會「陪」你一起面對與度過」,,這樣的保證會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永遠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與支持。所以若孩子真的遭遇不幸回來跟您訴說他的遭遇,請先「相信」他而非「質疑」他,若孩子訴說的部份已經超過您的情緒可處理範圍(例如:很憤怒或是很悲傷…),請記得尋求專業的心理師、社工師或是精神科醫師協助。

但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保護,父母都能與孩子有溫暖而愉快的親子關係。

本文轉載自《中崙諮商中心》,原文爲:如何避免狼師找上我的孩子?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