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賺千億也沒用 貨櫃三雄崩跌對臺股有殺傷力

三家貨櫃股股價未止跌,的確對臺股不利。(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圖/先探提供)

第四季幾乎上游原物料價格都在漲,通膨壓力籠罩全球,接下來升息似乎難免;而較不受通膨影響的趨勢性產品,例如低軌道衛星、矽智財、 電動車等以及具有高息利個股,將是可注意標的。

隨着紐約期油每桶飆破八十美元大關,改寫七年新高之際,連中國媒體都在報導;伴隨着能源危機的擴散,韓國、日本等國也掀起天然氣搶購潮。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重要指標JKM的價格在十月六日飆到五六.三二六美元,較前一日飆漲四二%,爲十二年來單日最大漲幅,且累計近半年來大漲數倍。主要是季節性需求劇增以及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多國買家恐慌性購入,推高價格。一般能源價格大多掌握在政府手中,若非大幅度上漲,政府都會忍痛吃下,以免民生食衣行等成本大漲影響人民消費。但是這次在全世界低利率下,國際天然氣及油價大漲,恐怕政府也得適時反映,進而帶動其他原物料上漲。

細數全球股市的黑天鵝

進入第四季,先是有美國政府預算到頂可能關門(現在延至十二月初),再來是中國地產違約,接下來就是美國企業財報公佈及下旬聯準會開會。令人意外的是,九月底開始能源價格急速上漲,連供應歐洲爲主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出面,說要增加供應都還無法阻止漲勢。油價則在OPEC+決議只增產四○萬桶/月,未再提高,價格持續上揚,幾乎可以說站穩八○美元,累計今年以來大漲六五%,此現象雖說對能源股有利,但是一旦引發較大規模通膨,導致人民減少支出,進而影響經濟成長率,或演變成停滯性通膨,那麼對股市不會是好事,至少各央行會被迫提前升息,像是紐西蘭及英國央行都放出升息訊號。

中國限電影響出貨,航運貨櫃乃至散裝指數都因此而走低;所以說中國資本市場將是全球最需要注意。尤其是香港,國企及恆生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十八.五%及八%,若從今年最點算起,各下跌二八%及三十%,算是全球最弱勢市場,是否會影響深滬股市要注意。

東亞的日、韓股下半年以來表現也不好,三星少主爲提升競爭力,被特赦放出來,針對晶圓代工資金及技術,加緊投資想超越臺積電,但是股價卻不爭氣,最高點就出現在年初的九六八○○韓元,現在則爲六九一○○韓元,累計從高點回檔高達二八.六%,且外資持續賣超超過二百億美元,韓股已跌破年線,是僅次於香港的弱勢市場。日本則在年線附近震盪。

美國十月八日公佈九月非農就業數據,再度大爆冷僅增十九.四萬人,遠遜於預期,在預期年底消費商品價格會大漲(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車銷售因爲汽車晶片減少,連二手車都大漲)會不會形成商品漲、就業低的不利局面?而聯準會面對通膨大勢,提前收縮資金、升息速度有多快?都是市場變數所在。目前道瓊、標普、那指雖反彈接近季線,但費半則跌破半年線,短線上似乎先等待季報及聯準會說法爲宜。

小心跌破年線的權值股

幸好各地股市也不全年走空,最弱勢的香港恆生及國企股接連反彈,深滬股市還在年線之上,目前在年線下股市只有韓國、香港。歐洲股市德、法股在年線與半年線之間。中東歐新興市場股市不是創高就是在十日線之上;東南亞隨着逐漸解封,越南、印度、印尼及菲律賓等股市不是創今年高,就是在今年高點,算是落後補漲。中南美股市較弱勢,所以說,目前弱勢股市約五個、創今新高或在高點超過五個,大部分都在年線及季線之間整理,全球股市不算太糟糕。但是短線擔心的是油價衝太快,各國政府可能出手,進而影響股市。又若通膨太嚴重,收縮資金或升息可能難免,增添股市波動。爲今之計只有等待美國強迫產油國增產或是提高頁岩油產量,油價纔會有較大拉回,否則可能就如投行所言,向九○甚至一○○美元推進,果如此勢必傷害經濟成長。

回到臺股來看,外資持續賣超,從去年至今大約賣超一.一兆,相當多,十月份以來持續賣超,似乎有點過頭。尤其臺股前三季營收大成長,年增十二.五%,預計有機會賺二.五兆元,全年超過三兆元,也就是明年配息高。

不過近期臺股調整中,似乎腳步不太穩,現階段前五○大權值股股價跌破年線(詳見附表),電子股二四家中已有十八家跌破年線。跌破年線佔比高於非電子股,在今年電子業大豐收中,股價卻如此表現,顯見臺股氣勢在轉變。而上述產業橫跨封測、被動元件、IC設計、下游代工,意味着要整理數週。當然在此調整中還是有異軍突起的次產業,包括矽智財、衛星通訊、電動車相關股。矽智財近期以創意、智原、晶心科、力旺爲代表。由於晶圓代工仍吃緊,矽智財公司大多是晶圓代工廠轉投資公司,如創意與臺積電、智原與聯電等,另外在AI設計方面矽智財也扮演重任,力晶集團的力旺股價已高居臺股第三名,幹掉大立光,可見此產業之夯。

至於電動車相關公司,這次九月營收公佈包括美琪瑪、康普、乙盛KY、健和興、信邦、貿聯都創歷史新高,在高油價時代下,電動車除了減碳題材外,又有取代用油的利基。在歐美中等市場加速採用電動車中,加上明年車用晶片逐漸恢復正常,業績應將看好。

低軌道衛星通訊是繼5G後最熱門的通訊方式,不僅干擾較少,傳輸速度也較快,是自駕車必爭之地。缺點是傳輸距離較短,必須多設立小型基地臺。目前以美國SpaceX發展最快,約有十萬個用戶。由於該公司使用火箭回升技術最成熟,成本越來越低,每公斤發射成本大約是拋棄式發射火箭的十分之一,且已發射將近一千八百顆衛星,目標是一萬八千顆,未來不管是衛星或地面接收站,都是臺廠可以發揮所在,而SpaceX已來臺灣尋找合作伙伴,預估6G可發展時間長達十年,該產業將會越來越好,逢低可注意相關廠商,包括臺揚、升貿、華通、臺光電、升達科、金寶、同欣電、事欣科、公準、宏觀及新復興、鴻碩等。此外,明年快速傳輸一定是主流,這次創惟、威鋒、通嘉等三家公司第三季每個月營收都創歷史新高,是最整齊一羣,也可注意。

臺塑四寶今年高獲利

油價漲,能源股相對是受惠,臺塑四寶公佈九月及前三季營收及獲利;第三季稅後純益爲六二二.六億元,年減十%;前三季賺一九四九億元,年增五五三%。其中臺塑前三季EPS八.五六元、南亞八.○五元。臺化及臺塑化各爲五.九五元及四.三九元。

臺塑與南亞前三季獲利與EPS都已超越去年,南亞前三季獲利刷新二○○七全年的歷史新高,法人看好兩家公司今年第四季獲利有望持續衝高,其中臺塑、南亞今年全年挑戰賺進一個資本額。

臺塑因爲九月產能歲修所以營收下降,但還是交出亮麗成績單,預估全年EPS挑戰十一元。南亞在電子產品需求增加下,第三季稅後純益二三一億元,是很少見單季獲利超過臺塑,顯見電子景氣真的很好,銅箔基板尤其有加分作用;單季EPS二.九二元,成爲集團唯一第三季獲利季增的公司;今年全年獲利確定改寫新高紀錄。至於臺塑化在油價持續衝高下,煉油以及庫存油價值升高,預計第四季也有斬獲;而臺化獲利明顯矮一截,但是東南亞紡纖業逐漸解封,預計第四季將較第三季好。粗略估算臺塑四寶第四季獲利還會再上,全年總獲利有機會向二八○○億元挑戰。

臺塑四寶今年高獲利,明年配息一定很可觀,若以七五%配息率,臺塑可能配息近八元,那麼目前殖利率達六.五%以上;南亞約七%,都是可攻可守對象。此外,臺聚、亞聚及華夏是近期最強的二線塑化股,短線衝高後再拉回,但是考慮到今年EPS至少都超過三.五元以上,加上明年配息,逢低可注意。就像上半年EPS已達一.八二元的聯成,每股淨值二○.七六元,預估今年賺三元不難,股價還不到二五元,相對是偏低了。

當然較爭議的是貨櫃三雄的陽明、萬海、長榮,三家公司上半年就賺一七○七億元,直逼臺塑四寶,上半年創造超過四至五倍漲幅。但是股價下半年以後就一路盤跌,股價又接近年線。高運價的確不是常態,但是至少下半年三家公司獲利也有逼近千億元,股價卻如此大跌,主要是籌碼問題,而若這三家貨櫃股股價未止跌,的確對臺股不利。就像過去兩週散裝航運的裕民等股價趁BDI指數大漲股價要攻擊,但是獲利更好的貨櫃股股價一直跌,變成散裝族羣也不容易反映運價上漲了,所以說必須貨櫃股先止跌才利人氣反彈。

金融股幾乎都在年線之上,是大盤支撐防守年線重要依據,臺積電已相當接近年線,十四日要開法說會,雖說臺積電是護國神山,但最近包括增價配息以及擴大資本支出加上九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等利多,股價表現卻平平,若以今年預估EPS二二.五元,目前PE已降至二五左右,長線競爭力是不用怕三星,不過臺積電是需要外資擡轎才容易上漲,或可能要等待聯準會收縮資金後機會較大。此時金融股就成爲臺股重要防線,今年富邦金及國泰金獲利都是空前的好,但是市場擔心是否踩到大陸地產股債券地雷而觀望。所幸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二○二二年底壽險接軌IFRS 17(保險合約會計)相關準則會敲定,「短空長多」的「短空」即將過去,同時壽險基本面持續好轉,預期未來獲利及股利都會相對穩定,由於近二○年保單利率都是較低的,所以成本相對低,且未來市場殺價競爭大減,每一張保單都要篤定賺錢,在此基本面未來看好下,若靠資本市場的機會財也上來,獲利將好看,若想投資壽險股,建議每月買一點,二○二二年底前都還「追得上」,逢低可以追蹤。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65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