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離婚、遭第三者捅刀,她消失70天后首現身

講真,這年頭王室兒媳這份工,已經越來越難打。

“全勤”時要被戴着放大鏡監督,生病“曠工”了還要承受各種流言蜚語。

就說凱特吧,自打消失後,先是被扒出得了“不死癌症”克羅恩病。

這種病挺痛苦的,因爲容易腸道潰瘍、腹瀉消瘦。考慮她已經動手術,《人物》等各種雜誌甚至大膽推測她進行了局部腸切除。

也就是說,戴造瘻袋、遭遇術後併發症、昏迷、一度瀕臨死亡……一切皆有可能。

近兩週吃瓜羣衆還嫌火不夠大又澆了油,只要在搜索框敲出“凱特”二字,後面會直接彈出關聯後綴“被捅腹部、替身”等字樣。

網絡甚至還有陰謀論造謠她被囚禁、被離婚、被剝奪地位……

這不,正主終於被拍到疑似現身來打臉了。

4號早晨,美國媒體TMZ公佈了一張引發轟動的照片——凱特戴着墨鏡在老媽開車陪護下,出現在溫莎堡附近。

雖然清晰度有限,但五官表情比對下來確實像凱特本人,除了臉盤子比原來豐盈了些。

可一些網友又不依不饒“找茬”:這痣也沒了,酒窩也消失了,說不定是她妹妹皮帕來冒充的吧。

連阿湯哥前妻凱蒂也因爲神似凱特被扯進來,像在按劇本客串一場大戲。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判斷,媒體原圖畫質挺差的,這張流傳最廣被帶節奏的高清圖,很可能是被人利用AI復原了渣像素。

凱特要麼是虛弱浮腫還在康復中,要麼就是最近養病吃胖了。我倒是覺得更像後者,比起以前爲保持身材瘦成紙片人,如今她看起來更健康。

人生病的時候,真能照出不少光怪陸離的複雜人性。凱特在夫家的地位、人氣和影響力這次一覽無餘,外人圍繞她婚姻、生活的實際關注點也可窺一斑。

凱特這次的遭遇其實給很多人提了個醒:作爲女人,咱唯一要堅守的首先是自己。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心情,身心舒適自由是前提。

真要哪天累了,不舒服了,一定要及時止損踩剎車,給自己偷偷懶放放假。

尤其是帶娃和打拼職場的女性,務必要300%愛惜自己的身體。學會借力和懂得撂挑子同樣重要。

別的不說,凱特在穿着打扮方面就挺聰明會找援手。

作爲全球公認的Fashion Icon之一,凱特早年的穿搭雖不失穩重但缺乏靈動和活力。

但2019年新造型師Ginnie出現後,氣質就一路開掛起來,有了自己的風格。

Ginnie在英國版《VOGUE》做過12年編輯審美一流,時尚資源也開掛。

有皇室成員表示,她不但有效改造了凱特王妃的形象,更大大提升了王妃的自信。

此外,凱特還專門給自己找了專屬髮型師。當年剛生完喬治小王子,髮型師就是第一時間悄悄進入醫院,幫凱特用最短的時間提精氣神。

其實方法也不高深,凱特通常會按公務場合需要,輪番使用幾種常規髮型,按標準化作業。

比如高束的馬尾辮能增加活力;優雅大波浪提升親和度;盤發乾練利落。

服裝色彩、款式自然也隨之更換匹配。

凱特搭檔了十年的御用造型師Richard Ward還透露,給凱特做髮型,最重要的工具是一臺強力高效的吹風機,而且一定要用吹嘴。

這聽起來還真有點意思。

說到私人造型師話題,凱特的婆婆戴安娜王妃也有不少故事。

她的前造型師Amy Roberts曾在採訪中透露:和查爾斯結婚之前,戴安娜其實並不前衛時髦。

那時候的她有種稚氣未脫的感覺,需要和媽媽一起購物,和朋友一起合租,甚至和好幾個女孩一起共享衣櫥。就連婚前的幾套公開造型,也都沒有展現任何個人風格。

後來,伴隨她那一頭幹練、精神又不失柔軟的“波波頭”短髮出現,瞬間成爲時尚標誌。

這就不得不提她的御用理髮師理查德·道爾頓。

從戴安娜17歲時他就開始爲她剪頭髮。當然在一開始,這位Tony老師和她還不知道各自身份要發生鉅變,就跟你我一樣每次和小姐妹一起找他理髮。

後來戴安娜嫁入王室,她想到自己最熟悉又滿意的髮型師道爾頓,於是就把他納入皇室工作人員之列。

兩人一併肩搭檔就是十幾年,就連威廉和哈里的第一次理髮,也是道爾頓負責的。

戴安娜通常每天會做兩次頭髮,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道爾頓通常會先問她當天要去哪裡做什麼,然後協助她選衣服,接着開始做頭髮。

這中間還有過一次小插曲。就是在1984年生哈里後,戴安娜頭髮有段時間一直在留長,道爾頓於是就把長髮做成髮髻。結果一下上了頭版頭條,把女王都擠下去了。

打這以後,戴安娜和道爾頓就調整了策略。首先短髮不能動,其次,即便再想要剪短點也得一點點動。

道爾頓曾花數週爲戴安娜剪頭髮,總共卻只剪短了0.5釐米。

瑪麗·格林威爾是她的御用化妝師之一,作爲英國著名的一線化妝師,戴安娜與她結緣於1991年《VOGUE》雜誌12月刊封面拍攝合作。

當時戴安娜新婚不久,很快就邀請瑪麗給她做私人化妝師。後來在接受著名時尚雜誌《Stylist》採訪時,她分享了很多私人化妝秘訣。

比如戴安娜始終堅持在睡前把彩妝卸乾淨,重視日常的髮型與化妝。

因爲想保持自然妝容,在瑪麗的建議下,她會先充分爲皮膚做保溼,然後打上完全匹配她膚色的粉底。

西班牙王后萊蒂齊亞不僅有自己的造型師,還有健身顧問。

2022年50歲的她穿破洞裙、露背裝亮相電影節和開幕式差點成了災難現場,恐怕就因爲御用造型師Eva生二胎休產假去了。

萊蒂齊亞的造型分水嶺是2015年,那一年是她成爲王后第一年。

這之前她一直靠自己捯飭,最早造型一言難盡。

後來慢慢研究提升,雖然沒有亮點,但至少不會出錯。比如常穿的小黑裙系列。

之後就開始與專業造型師Eva合作,不僅一改過去的保守,款式色彩選擇上都相當大膽,氣質風格也隨之煥然一新,更加百變富於挑戰。

Eva之前曾是多家時尚雜誌的時裝編輯,深諳時裝之道。

她講究服裝與包包、乃至鞋子的色系搭配呼應,另外就是備足高跟鞋,雖然穿久了會累,但精氣神的確增加了10倍。

說到御用健身顧問就更巧了,這位西班牙男模Leo Rico不是別人,正是造型師Eva的老公。

別的不說,規律健身爲萊蒂齊亞氣質提升增色不少。

早前她面部時時緊繃,缺乏鬆弛感,身姿也不佳,如今可謂翻天覆地。

造型到底對一個人形象改變有多大?

其實回過頭來看,赫本的例子更經典深刻。

雖然練習芭蕾多年培養出了優雅氣質,但在成名之前,她的外形幾乎沒什麼出彩之處。

下頜過方、髮際線形狀過直,加上突出的鼻頭更有點男相。

一直到1950年,她基本都在跑龍套。

直到1953年《羅馬假日》上映。憑藉俏皮、優雅先鋒的裝造風格,她不僅拿下人生第一個小金人,還從此走上巨星之路。

這一切,好萊塢頂級化妝師Wally Westmore功不可沒。

改造思路很簡單,就是揚長避短。

比如赫本的眉眼秀氣但眼睛偏短,化妝師就放大她眼部的神采。着重拉長她的眼尾、刷上濃密的睫毛,並摒棄高挑細眉,進行加粗。這樣一來,眼睛一下子就變得大而明亮。

而面對她的方下頜、大鼻頭和平直髮際線,也沒有過度修容,反而用清爽的髮型起到了縮臉作用。

赫本的服裝造型師更是不得不提。

先是服裝設計師Edith head,《羅馬假日》裡的安妮公主的服裝形象就出自她手。

作爲好萊塢重量級服裝造型師,她一生共獲得34次獎項提名,8次摘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桂冠。

而後從《甜姐兒》開始,

赫本正式確立與紀梵希的工作關係,開啓兩人持續40多年的友誼。

1961年紀梵希爲赫本量身設計的《蒂凡尼的早餐》小黑裙,更是成爲風靡時尚圈的潮流。

1962年7月,赫本接拍《巴黎假期》,在該片拍攝期間,赫本連續三年被選入“服飾名人堂”。

受訪時赫本透露了紀梵希爲她揚長避短設計造型時的一些小秘密:

“我從不穿墊肩或呈方形的肩形,常用袖孔和領子在塑造窄肩的印象,通過平底鞋塑造比實際嬌小的形象。”

從某種程度上說,赫本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朋友和事業搭檔,也是她對自己人生掌控能力的體現。

不知不覺講得有點多,不過回顧這些美麗的瞬間,也會有種感慨:就是人生真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某種程度上說,無論是凱特,還是赫本、戴安娜,你看她們的人生故事,各有各的酸甜苦辣,光鮮與辛酸,但至少在表面上,她們都儘可能保持自己的得體與美麗;而骨子裡,她們也同樣有一份韌勁和硬氣,於是她們才能在我們普通人的心裡,一直留下某種美麗與獨特。

她們的日常和普通女性一樣,高光之外同樣會經歷瑣碎的日常、被孩子和家務切碎的時間,但她們並沒有反覆沉浸在婚姻得失、以及成長瓶頸中無法自拔,任由情緒波動。

我們不必去做那些婚姻和世俗社會裡的乖乖寶貝,活成別人眼裡的賢妻良母和完美女人,我們可以借力成長,可以塑造自己的自強自立,可以不斷通過對內探索和了解,去雕刻自己的美麗人生。

上到生活智慧,下到穿衣打扮,都是很好的造血方式。

橫豎一句話:人要有把自己變美的能力。內在美和外在美相得益彰又相互促進,一旦打通思路,整個人的狀態也會UP起來。那麼包括男人在內,還有誰不是你能自如應對的呢。

你強大了,自然對方也會隨之改變。

畢竟,人都是慕強的,不僅是女人對男人,也包括男人對女人。

如果一個女人深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她就不會患得患失,也不會忘記人生的路一直在向前延伸,隨時能有改變,有驚喜,有收穫。

那麼她必然也會在任何人眼裡,魅力四射。

話說到此,做個結尾小調研,你有多久沒好好打扮自己了?

懂你的忙與隨性,但生活時不時來點儀式感也很妙。

不妨這兩天雙休日就給自己放個假,找點輕鬆的方式讓自己的身體舒朗綻放開。

人是可以被塑造的。

找對了方向,事半功倍,心量、能量和力量,都會接二連三上臺階。

而翻山越嶺,我們必將會面朝大海,看見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