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啓用 臺海安全再掀波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27日宣佈啓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日起提供大陸及周邊地區的衛星定位及對時服務用戶不需付費,正式啓用後也成爲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的全球第4套衛星定位系統,預估2020年即可擁有全球性覆蓋能力。對此,國際媒體質疑,中國大陸顯然隱藏了系統附加的軍事功能,一旦全球覆蓋網絡完成,將有助其軍武,甚至可望擺脫美國牽制,若兩岸情勢危急,將影響臺海安全。

北斗系統的新聞發言人,同時也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的冉承其,在啓用記者會中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大陸自主研發,不但可單獨使用,更能與世界其它三大衛星系統:美國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盟伽利略(Galileo)等相容並用。

北斗目前已經具備誤差範圍25公尺的定位精準度預計於2012年再發射6顆衛星,擴大服務區域、提高服務品質,誤差再縮小至10公尺以內。此外,相關單位更進一步計劃在2020年左右,全數建構完成一套共有35顆衛星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預料將可在全球性覆蓋之下,提供全天候且即時的高度精確定位服務。

爲了不依賴受美國政府控制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中國自2000年以來,即全力投入建設北斗,正式啓用後,除了使解放軍可建立國防自主性外,也可奪回相關產業主導權

然而,北斗系統除了商用,更具有重大的軍事作用。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報導指出,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2004年的研究表示,一旦臺海爆發戰爭,北斗即可派上用場,用以導引巡弋飛彈攻擊臺灣,也不再受美國藉由關閉GPS服務達到牽制的動作。如今北斗系統的正式啓用,除了爲中國大陸在商業用途上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卻也可能爲穩定中求發展的兩岸和平再掀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