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處文物建築“活起來”,西單飯店舊址年底修繕完成

(原標題:北京6處文物建築“活起來”,西單飯店舊址年底修繕完成)

梨園公會、晉江會館、歙縣會館、聚順和棧南貨老店……這一處處承載着老北京歷史文化記憶的文物建築將迎來“新生”,成爲市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8月30日,記者從北京國資公司所屬北京產權交易所瞭解到,西城區首批6處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將在完成修繕後陸續向社會公衆開放。今年底,西單飯店舊址和新市區泰安裡兩個項目將完成修繕,其中新市區泰安裡項目計劃年底率先向公衆亮相。

西單飯店現狀圖

新市區泰安裡現狀圖

歷史文化遺產生動訴說着過去,也深刻影響着當下和未來。文物建築如何活化利用?社會力量如何參與?引入什麼樣的業態才能達到既保護傳承又合理利用的要求?北交所以市場化的思路給出創新性的答案。2020年1月,北交所與西城區達成合作,對西城區已完成居民騰退、並列入政府修繕計劃的7處文物建築,以市場化方式徵集合作方,開創了國內先例。

經過項目踏勘、資格審覈、方案初評、項目預審、專家評審和區政府審議等階段,最終確定6處騰退文物建築的活化利用方向和利用單位。梨園公會將成爲京劇藝術交流傳播及孵化中心,晉江會館將成爲林海音文學展示中心,西單飯店舊址將成爲多功能複合型文化藝術空間,歙縣會館將變身中英金融與文化交流中心,聚順和棧南貨老店將成爲糖果主題閱讀+糖果體驗空間,新市區泰安裡將成爲泰安裡文化藝術中心。

文物建築的使用方向,是活化利用的重要考量因素。北交所文旅資源交易平臺負責人介紹,活化利用既不可低俗化、同質化,又不能“曲高和寡”,只有賦予文物建築恰當地使用功能,展現出文物自身的文化基因與內涵故事,使其貼近百姓生活,讓百姓能夠“讀得懂歷史”,才能讓文物建築在真正意義上“活起來”。

“這就需要從歷史、政策、區位、功能、管理等多個維度,探討文物建築活化利用方式,提出既充分尊重、還原保護文物建築歷史風貌,又可持續造血、具備充分社會吸引力,將保護、傳承有機結合的優質方案。”這位負責人表示。

以西單飯店舊址爲例,這處位於西城區大柵欄街道櫻桃斜街11號的建築,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民國後期改爲“西單飯店”。從原貌及格局看,建築保持着民國商業建築風格,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較高。其現狀爲天井式二層木結構樓房,紅廊綠檐、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徜徉其間,仿若置身昔日古客棧之中。修繕完成後,這裡將變身爲一處多功能、複合型文化藝術空間。

而建於1915年至1918年間的新市區泰安裡,是一組仿上海的里弄式住宅,位於西城區天橋街道仁壽路6—16號。1914年6月,北洋政府在北京成立“京都市政公所”,宣佈開闢香廠新市區,仿照西方國家模式進行城市規劃及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泰安裡即當時新市區建成的代表性建築之一,是當年北京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次嘗試。這處歷經百年曆史的建築,經過修繕,預計今年底將以泰安裡文化藝術中心的新形象對外開放。

北交所文旅資源交易平臺成立於2013年。此次在助力文物建築活化利用中,北交所發揮自身信息披露、徵集合作方、顧問諮詢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吸引文創、科技、旅居、傳媒、金融等多個業態的衆多機構參與。最終,33家機構共提交53份項目申請報告。這些機構提交的可行性方案,爲文物建築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