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首塊高科技環保冰面誕生 未來兩屆U23亞洲盃落戶西亞
導語:體育行業作爲朝陽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市場風起雲涌,總會發生許多新的變化,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人民體育每週將篩選其中幾個顯著行業動態,一起感受其中的發展脈絡,展望行業前景。
關鍵詞:北京冬奧會
近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首都體育館於11日完成場地製冰,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冰面誕生。
首都體育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館,冰面尺寸31m×61m,同時滿足兩項比賽要求。冰場製冰系統採用當前最環保的二氧化碳作爲製冷劑。本次製冰工作主要針對當前冰面建設情況及製冰設備進行測試,於9日開始,11日完成。此次冰面凍冰測試呈現出製冰速度快、冰面溫度均勻等特點。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截止10月24日,北京賽區15塊冰面全部完成場地建設。其中,國家速滑館1塊、國家體育館2塊、國家游泳中心2塊、五棵松體育中心3塊、首體園區5塊,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2塊。目前,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製冰設備調試,並於今冬全部完成製冰。
據悉,北京賽區15塊冰面優先採用環保型製冷劑。其中7塊採用了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這項技術是首次在冬奧會上應用,使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爲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的奧運會。此外,15塊冰面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能進行製冰。隨着今年6月世界首條50萬伏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正式進入北京,北京賽區所有競賽場館今冬即可利用綠電開展建設、運行。
另外,二氧化碳製冰全部餘熱可實現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作爲製冷劑具有良好的製冷性能和環保特性,相比較常規制冷劑可以提升能效30%。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系統,在製冷過程中產生大量高品質餘熱可通過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進行回收利用,用於場館的熱水、澆冰、除溼等場景,例如,國家速滑館將場館製冷產生的餘熱用於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維護澆冰等,一年可節省200萬度電。首都體育館利用二氧化碳製冰所產生的熱源,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極大地提升了場館的綠色屬性。
另據瞭解,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爲大道速滑比賽場地,採用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約1.2萬平方米,爲亞洲最大的多功能超大冰面。首體園區中,首都體育館、“冰壇”等4塊冰面均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系統,除竭力打造“最美的冰”之外,還成爲二氧化碳製冰最集中的區域。國家游泳中心已經成功實現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於2019年成功舉辦青少年冰壺比賽,併成爲世界首個實現“冰水轉換”的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目前也已經實現了六小時內完成冰球、籃球兩種比賽模式的轉換,成爲場館可持續利用的典範。
北京賽區15塊冰面均在設計之初充分考慮賽後利用,爲適應羣衆性健身打下良好基礎。國家速滑館冰面採用分模塊控制冰面單元,能夠根據需求分區域進行製冰,可實現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所有冰上運動的全覆蓋。首體園區賽後在滿足專業運動員訓練同時,還將成爲向青少年推廣普及冰上運動、民衆體驗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場地,實現比賽、科研訓練以及羣衆健身的全覆蓋。水立方、五棵松體育館,創新性地實現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的轉換,最大限度的提升場館利用率。
綜合影響力:★★★★★
關鍵詞:亞洲盃
11月12日,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召開線上會議,就亞足聯下屬各項競賽事宜作出了一系列決議。除了與中國有關的40強賽以及亞少賽等賽事之外,亞足聯競賽委員會還就U23亞洲盃賽事宜作出了決議,未來2022年以及2024年兩屆U23亞洲盃賽將在西亞大區展開。
據悉,在這次競賽委員會會議上,除了向西亞大區發出尋求申辦2022年和2024年兩屆U23亞洲盃賽的主辦地之外,與會代表們傾向於從2026年的第七屆U23亞洲盃賽時,將其作爲亞洲盃賽前的測試賽,即獲得2027年亞洲盃賽主辦權的國家,同時將獲得2026年第七屆U23亞洲盃賽的主辦權,將其作爲亞洲盃賽前一年的測試賽。這已經原則獲得通過。
由於2022年1月份將進行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而西亞大區最適合主辦U23亞洲盃賽的時間又是在年初,爲避免撞車,亞足聯決定暫不敲定2022年第五屆亞洲盃賽決賽階段比賽的時間,留待確定東道主之後再進一步協商。
綜合影響力:★★★★☆
關鍵詞:運動康復
近日,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成立大會暨首屆運動促進健康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段世傑在會上表示,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正式宣告成立,這是踐行“體醫融合”的里程碑式事件。
據瞭解,經過多方溝通和籌備,由中華醫學會主管,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主辦,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於今年8月獲批准建立。學院特聘中華醫學會原副會長金大鵬擔任名譽院長,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原所長、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創始主任委員李國平擔任院長,同時聘請多位國內外醫學界、體育界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和副院長,組成體醫融合的專家隊伍。
據悉,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擁有三大核心優勢,它是中華醫學會下開展運動康復和運動處方的標準制定、培訓認證與科普教育核心平臺,彙集全國數百位醫療和體育界的運動康復相關健康專家,並與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處方培訓&德國MTT運動康復師職業技能培訓這兩大國際權威認證培訓開展合作。
另據瞭解,今後學院還將進一步構築人才高地,推動一流的學科建設,依託中華醫學會的資源優勢,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系統性、規範性、連續性的開展運動康復師和運動處方師的崗位技能、適宜技術、質量控制、標準和專家共識的培訓,並開展運動促進健康、運動康復的科普宣講和義診,更新大衆的健康理念。
此外,運動促進健康發展論壇還將在11月9日-12日安排了四場線上分論壇,包括運動創傷康復、骨科運動康復、心肺系統疾病運動康復和代謝性疾病及癌症運動康復等四大主題,16位專家教授屆時將就廣大羣衆最爲關心的運動康復問題進行分享,並接受提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