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壽大股東熬不住了,擬出清全部險企股權

來源:經理人傳媒旗下《中國保險家》雜誌 融媒體中心 文/李聽

北京人壽的大股東,熬不住了。近日,北京人壽大股東北京供銷社,第三次掛牌,擬出清其持有北京人壽的4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3.986%。而在此前的兩次掛牌中,北京供銷社沒有物色到合適的接盤俠。

同時,北京人壽的重要股東北京韓建集團、恆有源投資管理公司亦曾尋求過股份退出渠道,不過至今仍未成功。

自2018年成立後,北京人壽保費收入連年增長,但6年時間已過,其依舊沒有看到持續盈利的曙光,而行業平均在第7年左右開始盈利。去年,北京人壽“象徵性”地盈利0.12億元,爲其開業以來首次盈利。但這一盈利的苗頭僅僅是曇花一現,接着又了無蹤跡了。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出現1.83億元的大幅虧損,爲北京人壽盈利預期劃上了休止符。

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北京人壽4億股股權標的,轉讓底價約8.1776億元,轉讓方爲北京供銷社。該筆股權轉讓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2024年6月28日,於次年7月25日披露結束。

北京供銷社,緣何要退出保險這個“朝陽行業”呢?對此,有關人士表示,源於轉讓方要聚焦主業,計劃退出相關金融機構的參股。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供銷社是北京市國資委管理的市屬企業,承擔着代北京市政府儲備農業生產資料、防汛應急物資、國家及本市重大活動果品供應任務及煙花儲運任務。

早在2021年5月,北京供銷社就掛牌過北京人壽股權,當時4.99%股權轉讓底價3.6158億元。轉讓支付方式爲一次性支付。2023年11月,北京供銷社再次掛牌,這一次擬轉讓北京人壽股權比例從4.99%提升至13.986%。

據北京人壽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北京人壽當前共有9位股東,北京供銷社、北京順鑫控股集團、北京韓建集團均持股13.9860%,爲並列大股東。另外,持股比例10%以上的股東有4家,分別爲華新世紀投資集團、北京草橋實業總公司、朗森汽車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分別爲12.5874%、12.4829%、12.4829%、10.4895%。此外,恆有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鵬康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股4.9997%。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2月,北京人壽作爲北京本地的保險法人機構正式獲批籌建。初始註冊資本28.6億元,註冊地北京,擬任董事長馬勇、擬任總經理汪軍。2018年2月,正式獲批開業。它的發起股東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社會企業。

北京人壽可謂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因爲“北京”二字,天生就是一個好IP,天生就容易和權威、安全等概念產生聯繫。憑藉着其與生俱來的IP優勢、政策優勢、服務優勢、科技創新優勢,北京人壽成立後,保費收入增速馬上就上了“高速”。2018-2023年,北京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91億元、12.7億元、26.14億元、45.47億元、46.62億元、54.78億元。從利潤情況來看,從2018到2023年,公司實現淨利潤-1.13億元、-0.52億元、-1.56億元、-2.11億元、-1.89億元、1191萬元。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北京人壽的淨利潤除了2023年盈利0.12億元之外,其餘年份都是虧損的,成立至今它已累計虧損約8.92億元。2024年Q1,它又虧損了1.83億元。

另外,成立至今,北京人壽淨資產規模亦呈下滑趨勢。成立之初,它的淨資產爲27.52億元,但到了2024年Q1,淨資產僅爲16.72億元。6年淨資產縮水近10億元,難怪北京人壽的股東們都着急找新的接盤俠了。

北京人壽的虧損原因,無外乎投資拉跨,沒法覆蓋承保成本,且其承保成本過高、而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退保金、業務及管理費、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等這些“成本”之外,還有很大一塊,就是高管的薪酬,從其披露的信息來看,北京人壽13位高管2023年薪均超百萬,2022年,北京人壽的最高年度薪酬爲650萬元,處於同業高位。

從管理層人事來看,2018年4月,郭光磊、汪軍出任北京人壽首任董事長、總經理。郭光磊出身於體制內,曾擔任過北京市金融工委副書記、門頭溝區黨委副書記、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書記、主任等。2021年6月後,王修文接替汪軍出任公司總經理人。王修文是北京人壽創始團隊成員之一,曾擔任過利安人壽總精算師、北京人壽總精算師、副總經理及財務負責人。北京人壽的班子成員還包括:副總經理馬勇、王原、李國良、雨濃、陶瑞飛、劉睿文(兼任董秘),總精算師邵寧,總助李東、李建兵,合規負責人兼首席風險官虎欣,審計責任人鄭瑾,財務負責人王琳。

目前,北京人壽的經營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江蘇、廣東、安徽、福建等省市。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京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96.01%、183.39%,滿足監管要求。但由於目前的虧損以及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情況,償付能力報告中預測到今年Q2便會出現明顯下滑,這意味着北京人壽未來需要通過多種“補血”措施來改善償付能力狀況。

事實上,償付能力的魔咒早在2021年便籠罩在了北京人壽的頭上,當年其原計劃等比例增加註冊資本金28.6億元人民幣,將註冊資本金提升至57.2億元。然而,由於股東之間的扯皮及部分股東的股權轉讓,導致增資計劃擱淺。增資計劃受挫後,北京人壽不得已轉向發行資本補充債券。

在2021-2022兩年間,該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分三次公開發行了總計14億元人民幣的資本補充債券,債券期限定爲10年,初始票面利率設定爲5.50%。據債券條款規定,如果公司在第五年結束時不行使贖回權,那麼從第六年開始直至債券到期的剩餘五年內,票面利率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00個基點。而在北京人壽2023年報中,其表示不會行使贖回權,這意味着北京人壽的財務成本將進一步增加。

遙想當初,北京人壽在排隊申請牌照時,正值行業發展的高峰期,開業後,其業務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一時風光無限,但隨着近年來市場環境出現大變樣,新生的中小險企要在羸弱的市場中拼產品、卷收益、卷投資,壓力是越來越大了。但努力的結果,卻是企業的淨資產越來越少了。股東們在中短期內,似乎看不到公司盈利的希望,於是,主要業務捉襟見肘的股東們,就不得不在股權交易市場上掛牌出售自己的“愛子”了。

北京人壽這次能不能找到好東家,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