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清倉”減持頻現 基金股權不香了?

編者按:

公募基金公司股權向來是市場爭搶的“香餑餑”。 但最近,記者發現,3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東卻反其道而行,接連宣佈擬清倉減持。 這是怎麼回事?公募基金股權真的不香了嗎?

萬家基金 或再迎山東系股東

曾想增持股權的萬家基金二股東,如今卻想要清倉式減持。日前,新疆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際實業”)發佈公告稱,正在籌劃轉讓參股公司萬家基金40%股權事宜,基於萬家基金收入規模,本次股權轉讓可能觸發重大資產出售。

國際實業本次擬轉讓股權的受讓方山東省動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動能基金公司”)。記者注意到,國際實業曾向新動能基金公司申請辦理借款業務額度3.2億元,國際實業以持有萬家基金的40%股權及全資子公司名下部分房產提供抵質押擔保。

萬家基金方面迴應《國際金融報》記者稱,股權交易事宜以公告爲準,主要股東未發生變化,公司治理和經營層均穩定,不受影響。

二股東先借款再轉讓股權

6月底,國際實業的兩紙公告吸引了公募圈的注意。

國際實業在6月28日“關於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書》構成重大資產出售的提示性公告”中提及,爲集中資金髮展公司主營業務,做好實體產業發展,推進受讓江蘇中大杆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股權工作,公司與新動能基金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意向協議書》,擬將持有的萬家基金40%股權轉讓給新動能基金公司。公告還提及,國際實業所持有萬家基金40%股權,其中28.23%處於質押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3年前國際實業還曾想聯合萬家基金管理層進一步增持公司股權,如今爲何卻要轉讓股權?

同日,國際實業在“關於簽署《借款合作協議》的公告”中提及,爲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補充現金流,公司與新動能基金公司簽署《借款合作協議》,申請辦理借款業務,借款額度爲3.2 億元,公司以持有的萬家基金40%股權及全資子公司新疆中化房地產有限公司名下部分房產提供抵質押擔保,擔保額3.2億元。

按照放款條件與資金使用,3.2億元貸款分爲兩次發放,首筆貸款發放金額爲5000萬元,第二筆貸款發放金額爲2.7億元。目前,國際實業已經質押28.23%的股權,說明已有一筆貸款正在發放中。

公開資料顯示,萬家基金目前股權架構中泰證券(持股49%)、國際實業(持股40%)、齊河衆鑫投資(持股11%)。

擬新進股東又爲山東系

過去幾年,萬家基金的股權變更一直吸引着業界注意,公司背後的山東系股東們經常出現在變更名錄中。

2012年,國際實業通過競拍方式獲得萬家基金原股東上海久事公司、深圳市中航投資公司分別持有的公司20%股權。2013年3月,國際實業正式成爲萬家基金第二大股東(持股40%),第一大股東爲中泰證券(持股49%),第三大股東爲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國資投資控股公司”)(持股11%)。

不到5年,萬家基金股權再次出現變更跡象,山東國資投資控股公司擬轉讓其持有的萬家基金11%股權,轉讓底價爲6808.78萬元。山東國資投資控股公司是由山東省國資委出資設立的大型國有投資控股公司。

上述掛牌的11%股權曾被二股東國際實業和萬家基金管理層看中,萬家基金管理層想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有11%股權的一部分。國際實業於2018年2月發佈的公告中提及,決定與上海樸承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樸承”)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本次競購,其中聯合方競購490萬股,上市公司競購股份610萬股,國際實業本次競購佔万家基金總股本的6.1%,掛牌底價爲3775.78萬元,上海樸承持有4.9%股權。

天眼信息顯示,上海樸承於2018年1月成立,股東方共有10位自然人,包括萬家基金董事長方一天、總經理助理莫海波、副總經理黃海、副總經理李傑等高管在內。但與國際實業組成聯合體競購未果,11%的股權最終花落齊河衆鑫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樸承於2018年11月註銷,齊河衆鑫投資於2019年2月正式成爲萬家基金股東。

萬家基金官網顯示,齊河衆鑫投資是中國500強、山東百強企業――永鋒集團的控股股東。

如果國際實業本次轉讓40%萬家基金股權給新動能基金公司成功,那麼萬家基金的股權架構將變更爲中泰證券(49%)、新動能基金公司(40%)、齊河衆鑫投資(11%),三位大股東均爲山東系。穿透股權來看,中泰證券實控人爲山東省國資委,新動能基金公司實控人爲山東省財政廳。

中信建投基金二股東欲“清倉”

◎ 記者 魏來

北京產權交易所一則中信建投基金股權轉讓的掛牌信息,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航天財務”)擬轉讓中信建投基金25%的股權,轉讓底價1.83億元,信息披露日期從6月29日到7月26日。

二股東欲退出

天眼查顯示,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當前共有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航天財務兩位股東,佔股分別爲75%和25%。

若此次股權轉讓成功,航天財務將完全退出中信建投基金的股東行列。目前中信建投基金的股權轉讓還處於披露期,其最終價格和接盤方尚未可知。如果中信建投證券接盤,中信建投基金將正式成爲中信建投證券全資子公司。

某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全資控股有利於大股東做整體戰略規劃,從集團層面給基金更多資源和對接,有利於基金公司的長遠發展和穩定性。

近一年來,中信建投基金已發生兩次股權變動。去年9月,中信建投基金前股東江蘇廣傳廣播傳媒有限公司通過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轉讓其持有的中信建投基金20%股權,彼時掛牌轉讓價格約爲1.45億元。

股權轉讓在今年3月份正式獲得證監會批覆,最終中信建投證券拿下這20%的股權,對中信建投基金的持股比例由55%變成75%。

高管變動頻繁

據中信建投基金2020年度審計報告,2020年度營業收入爲3億元,營業利潤爲6386.39萬元。2020年淨利潤4752.75萬元,較2019年5199.71萬元的淨利潤稍有下滑。

中信建投基金於2013年9月成立,自成立以來高管變動頗爲頻繁。

今年6月份,中信建投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變更公告稱,新任副總經理方俊才於6月11日上任。方俊才曾任江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證券營業部總經理,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零售業務部總經理。

2月份,中信建投基金新任黃凌爲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蔣月勤因工作安排離任。從工作經歷來看,黃凌曾任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先後任債券承銷部總監、行政負責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委會委員、機構委主任、投行委聯席主任。

2020年6月,中信建投基金迎來了成立以來的第4位總經理金強,金強曾任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分公司總經理、北京東直門營業部經理、北京安立路營業部經理。

變更股權多

除了中信建投基金,年內還有多家基金公司擬變更股權。

今年初,證監會批准了睿遠基金申請股權變更,覈准傅鵬博將其持有的睿遠基金20.51%股權轉讓給趙楓以及上海怡遠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上海洵遠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4家有限合夥企業,具體的股權激勵名單不乏公司的投研核心人員。

此外,5月29日,華鑫股份發佈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通過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所持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6%股權。掛牌期滿後,Morgan Stanle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作爲唯一意向受讓方,採用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上述股權,受讓價爲38930萬元。

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受讓華鑫證券持有的摩根華鑫基金36%股權事項尚需獲得有關有權部門覈准。上述股權轉讓事項如完成,摩根士丹利持有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股權比例將提升至85%,完成對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絕對控股。

泰達宏利基金控股股東或易主

◎ 記者 魏來

臨近年中,基金公司股權變更忙。中信建投基金25%的股權轉讓剛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6月30日又迎來了泰達宏利基金51%股權的掛牌轉讓。

51%股權掛牌轉讓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網站顯示,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泰達宏利基金51%的股權,轉讓底價17.58億元,信息披露日期從6月30日到7月27日。

天眼查顯示,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當前共有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達國際”)和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宏利投資”)兩位股東,佔股分別爲51%和 49%。

其中,泰達國際爲國資背景,實際控制人爲天津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若此次股權轉讓成功,泰達國際將完全退出泰達宏利基金的股東行列。目前泰達宏利基金的股權轉讓還處於披露期,其最終價格和接盤方尚未可知。

市場人士認爲,此次的接盤方很有可能是宏利投資,泰達宏利基金或將成爲一家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經歷多次股權變更

泰達宏利基金成立於2002年,曾三度更名,並經歷過6次股權變更。

2002年6月,湘財證券、山東鑫源控股、大慶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證券共同發起成立了湘財合豐,分別持有40%、30%、15%和15%的股權。湘財合豐就是泰達宏利基金的前身,此後泰達宏利基金還經歷了湘財荷銀和泰達荷銀兩個“曾用名”。

泰達宏利基金最近一次股權變更發生在2018年。

2018年12月,泰達宏利基金髮布股權變更公告稱,原公司中方股東北方國際將所持有的泰達宏利基金51%股權轉讓給泰達國際。股權轉讓完成後,中資和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仍沒有改變。同時,公司註冊資本保持不變,仍爲1.8億元。

泰達宏利基金公司是中國首批合資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公募基金管理、專戶管理、QDII等業務資格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達宏利基金共管理60只基金(A/C份額合併),基金資產淨值合計501.31億元。其中,非貨幣型基金57只,資產淨值合計354.6億元。包括混合型基金29只,股票型基金9只,債券型基金14只。

據泰達宏利基金2020年度審計報告,2020年度營業收入爲29980萬元,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別爲5456.07萬元、3991.95萬元。

近一年,泰達宏利基金有多隻基金業績表現亮眼。截至6月30日,泰達轉型機遇近一年基金淨值增長114.57%,近三個月淨值增長55.5%。泰達宏利週期混合近一年基金淨值增長達83.81%,近三個月的淨值增長達到了30%。

此外,泰達宏利穩定、泰達宏利消費、泰達宏利行業精選混合近一年基金淨值增長均超過了50%。

外資加速佈局

隨着我國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拉開了外資控股公募甚至外資獨資公募的序幕。

6月11日,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發的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正式成爲首家獲准在中國獨資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

若此次泰達宏利基金股權轉讓的接盤方是宏利投資,泰達宏利基金有望成爲下一個外資獨資公募基金。

不止是貝萊德,外資巨頭紛紛瞄準了全外資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路博邁、富達亞洲、範達集團、聯博香港均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請。目前,前3家公司都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需提交補充材料。

另一個外資巨頭施羅德也想從總規模達20多萬億元的中國基金市場中分一杯羹。2021年2月,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早在2005年,施羅德就參與設立合資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持股比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