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論壇|在運河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中打造詩意棲居環境
原標題:2024北京文化論壇通州線路觀摩活動舉行——(引題)
北京文化論壇|在運河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中打造詩意棲居環境(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成露 陶穩
9月19日上午,2024北京文化論壇開幕。跟隨論壇規劃設計的“探訪綠色活力新城,覽閱千年運河文脈”觀摩線路,記者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看到5A級景區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風光秀美,浩浩水波倒映着新城崛起的歷史;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藝術中心三大文化設施,成爲市民遊客的熱門打卡地和文化精神家園;曾經的老工業區化身城市綠心公園,成爲人們運動、漫步、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在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南區,登上月島觀景平臺,遠眺運河沿岸自然和人文風光,這裡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的整體佈局,讓遊人彷彿置身自然之舟,水清樹秀,植被繁茂,舒適愜意。古時這裡船隻穿梭,漕運繁忙的景象似乎也近在眼前。
在景區的柳蔭廣場,原創非遺口技節目《運河聲聲》正在上演。尋常生活中的勞作農具化身別緻的樂器,碗碟作碟琴、船錨作編鐘、木桶木盆作鼓,結合北京特色京胡和三絃,在通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代表性傳承人冀勇模仿的雞鳴狗吠中,運河人家的生活圖景徐徐展開。
從外觀看,北京城市圖書館是由144個巨大的銀杏葉擎起,方正靈巧,宛如一枚印章印落於城市綠心的畫卷之上。走進其中,寬敞明亮又充滿科技範兒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階梯閱覽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顏色配以彩色玻璃爲裝飾,並結合“筆墨紙硯”分別命名,文化氛圍濃郁。
正在此閱覽的董善喜,既是一位普通讀者,也是包括北京城市圖書館在內的三大文化設施的參建者。他說,2019年至2022年,他曾幾乎每天開着大罐車把混凝土拉到這裡,如今他有幸成爲建設成果的享受者,“休息時會和工友來這裡看看書,接受文化薰陶,看到這麼好的閱讀環境,內心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悅。”
最受歡迎的還是圖書館裡的科技感。據介紹,閱覽區的每張桌子上都裝有智慧桌面,讀者可輕鬆觸達各種閱讀服務,例如預約、諮詢、閱讀、推薦、立體書庫、機器人等軟硬件資源。當日,河北美術學院在館內開展講座,一些學生對元宇宙體驗館產生濃厚興趣。他們與魯迅等數字人互動交流,感受科技帶來的知識獲取新體驗。
據工作人員介紹,北京城市圖書館自2023年12月27日開館,截至9月初,已累計接待讀者270餘萬人次,舉辦活動超1000場,週末及節假日日均接待讀者1.8萬人次,工作日日均接待7000人次,是輻射京津冀三地的文化新地標和備受市民羣衆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緊鄰大運河畔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曾經工廠雲集,是東方化工廠等四座大型工廠、128個小工廠和3個自然村的所在地,如今已經蛻變爲綠意盎然的生態寶地。公園利用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建設了24個特色節氣景觀林窗,每個節氣種植了當季對應特色植物、植被,園區一年四季森林景觀各有意趣,吸引市民遊客前來觀景賞花、運動休閒。
爲不忘火紅年代的工業記憶,公園內還保留了當年的東方化工廠部分工業遺址,設置了廠區的微縮沙盤,還原廠區廠貌,這裡也成爲展現中國工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科技史、科技文化教學與研究學者戴吾三,是本屆北京文化論壇的受邀嘉賓,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參觀通州大運河沿岸自然和人文景觀最大的感受是,經過這些年的精心治理和規劃,大運河在現代元素的加持下重現當年風光,這是文化遺產的活化呈現和重新闡釋,是一次更高層次的昇華。他相信,隨着生態條件不斷優化,這裡也會吸引更多人蔘觀、駐留。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