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校食堂“明廚亮竈”宜儘快全覆蓋

互聯網+明廚亮竈”系統,讓家長也可參與學校食堂監督,共同維護學生飲食安全。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食品安全無小事,學校食堂尤其如此,尤需及早“明廚亮竈”,更好維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新華社報道,爲全面提升學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年底,河南省中小學食堂將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竈”全覆蓋,到2022年底將擴大覆蓋到其他學校食堂。

近年來,學校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如媒體時常曝光有學校的“營養午餐”存在衛生等方面的問題。一些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往往與校園廚房不透明有很大關係。另外,一些校園餐飲被“關係戶”承包,學生及家長對學校食堂經營情況缺乏監督權、“否決權”,也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7年,教育部即發佈《關於做好學校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鼓勵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在廚房、配餐間等安裝監控攝像裝置,實現食品製作實時監控,公開食品加工製作過程,自覺接受學生及家長監督。2019年年初,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推動學校食堂和供餐單位實施“明廚亮竈”。雖然相關要求不少,但仍有一些地方的中小學食堂沒能實現“明廚亮竈”。

此次,河南將實現中小學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竈”全覆蓋,還將於2022年底擴大覆蓋到其他學校食堂。這正是在“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相關部門的要求。其他一些學校食堂還沒有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竈”全覆蓋的地方,有必要加快步伐,讓學校食堂儘快成爲“透明廚房”,確保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河南的“互聯網+明廚亮竈”系統通過將視頻信息接入學校或教育部門網頁、APP以及第三方平臺方式,使學校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可隨時發現食堂食品安全問題。同時,學生家長也可藉助“互聯網+明廚亮竈”系統參與學校食堂監督。這樣就有利於實現學生及家長的監督權。

另外,還有必要暢通學生及家長的投訴渠道,讓他們擁有一定的對校園食品提供者的“否決權”,不能只讓他們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竈”系統看到食堂後廚的食品生產過程,還要增加他們的“話語權”,增加他們臧否學校食堂經營狀況權重,對他們的投訴、意見予以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倒逼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有利於加強校園食堂食品安全。

學校食品安全無小事。需要各地能夠加快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竈”全覆蓋,對校園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積極促進學生、家長及社會參與食品安全管理,這樣才能更好掃清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管盲區,有利於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做到“全覆蓋”,從而才能更好保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保證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