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斯克吐槽的”蘋果稅”,最高稅率就是在中國
兩部不同的手機,在騰訊視頻、本站雲音樂上購買會員,價格存在差別。比如騰訊視頻,在Android手機上購買連續包月會員,價格是26元,但在iPhone上就變成了30元;本站雲音樂上,連續包季的會員也有4元的差別。
這並不是大數據殺熟,而是因爲蘋果稅稅率高而導致的結果。而且,中國的開發者和消費者承擔着全球稅率最高的蘋果稅——最高爲30%。
所謂蘋果稅,是蘋果的用戶通過應用商店(通常是App Store)付費下載App,或在App內購買數字商品或服務,需要先把錢支付給類似於收銀臺的蘋果支付系統,然後蘋果根據每筆交易留下一定比例的費用,再將剩餘的部分轉給App的開發者。而這個比例,就是蘋果稅的稅率。
在App Store,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的App,蘋果對應用內發生的數字內容消費收取30%的分成,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開發者抽成比例則爲15%。蘋果公司在中國採用這種通用稅率。
但在美國本土、歐盟以及日韓和印度等主要市場,蘋果稅的稅率卻更低,且與蘋果在這些市場的政策稍有鬆動不同的是——在中國,蘋果公司仍然完全禁止用戶從第三方應用商店或網站下載應用程序和在應用程序以外交易或使用第三方支付。
蘋果稅在全球遭遇抵抗
很多人難以想象,源於App Store的蘋果稅,已經從蘋果爲了追求用戶體驗的衍生品,變成了蘋果生態的破壞者。
美國知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曾撰寫《史蒂夫·喬布斯傳》,他在《創新者:一羣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這樣寫:
“在蘋果II 型電腦面世之初,史蒂夫•喬布斯就樹立起一種堅信不疑的信條:蘋果公司的硬件應與操作系統必須緊密集成於一體。喬布斯不想讓用戶購買一臺蘋果電腦,然後在上面運行其他公司拙劣的操作系統,也不想讓他們購買蘋果的操作系統,然後將其安裝在其他公司的劣質硬件上。
誠然喬布斯是一個喜歡完全控制用戶體驗的完美主義者,但是這種信條發展到今天的庫克時代,似乎變了味道,看起來蘋果只學會了控制,卻沒有顧及用戶體驗······喬布斯展現的是一種藝術,現在的蘋果展現的就僅僅是一種技術了,還是拙劣的技術。”
這種拙劣,正是體現在蘋果公司面對全球出現的反對高額蘋果稅率的浪潮,而採取了一種區別對待、投機取巧的態度。
從2020年-2024年,蘋果與轟動一時的美國知名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持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訴訟案。
Epic Games在遊戲《堡壘之夜》中引導玩家使用Epic直接支付。Epic爲玩家提供了兩個選擇:App Store支付或者Epic直接支付。如果選擇後者,玩家可用更低的金額購買遊戲道具,隨即蘋果以違反規定爲由直接下架了《堡壘之夜》。雙方開始對簿公堂。
Epic Games的做法得到了特斯拉公司CEO、X(推特)CEO 馬斯克的隔空支持,他曾不止一次在X上批評30%的蘋果稅稅率過高,甚至威脅說“如果蘋果下架了X,那麼他就選擇做一款內嵌這個程序的手機。”要知道,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的稅率也只有21%,比蘋果稅稅率低了9個百分點。
今年1月,蘋果公司修改了App Store在美國地區的規則,以避免日後可能出現的反壟斷風險。修改後,蘋果允許開發者使用其他支付系統,並把美國地區的蘋果稅佣金比例從30%降到了27%(標準企業),小型企業從15%降到了12%。
這種另類的蘋果稅,也是流媒體音樂公司Spotify選擇和蘋果公司對峙的主要原因。2019年3月,Spotify向歐盟投訴蘋果利用其壟斷地位限制用戶獲取其他音樂流媒體服務,並反對蘋果App Store收取30%的抽成費用。2020年6月,歐盟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調查,主要針對App Store的佣金政策。
Spotify甚至成爲了歐盟決定打破App Store對iOS的“壟斷”的核心力量。2023年9月,歐盟推出“數字市場法案”,在其中明確了蘋果公司等科技巨頭作爲“看門人”,不能將自己的權利用於核心平臺服務公司控制以壓制競爭對手。
同時,在經過長達約4年的調查後,歐盟最終認定蘋果對其他流媒體音樂服務商的限制構成了不公平的交易條件。面對歐盟的強力監管,蘋果在歐盟允許公司在iOS系統內建立第三方應用商店、允許開發者將他們的應用放在第三方商店,並自由繞過蘋果的支付渠道並開放Safari和NFC等核心系統功能。
今年3月,蘋果在歐盟地區調整蘋果稅,將原本的30%(標準企業)和15%(小型企業)兩檔費率下降爲17%(標準企業)和10%(小型企業)。
同月,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實行,這項新法規對蘋果的限制極大,《數字市場法案》明確規定,一旦這些巨頭公司違反了法案中的相關要求,可能面臨高達公司全球年營業額 10% 的罰款,或在反覆違規的情況下面臨高達 20% 的罰款。這些規定爲監管機構提供了更大的處罰權力,以確保科技公司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
同樣的蘋果有限讓步,也在日本、韓國、印度和荷蘭等國家市場上演。比如在日本,爲了與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就長達5年的調查達成和解,蘋果2021年9月修訂了應用商店指引,解除其反壟斷行爲的嫌疑。這一項修訂爲全球的“閱讀器”應用程序開發者提供了應用外註冊並支付訂閱費用。
但蘋果對“閱讀器”有着嚴格的定義:提供數字雜誌、報紙、書籍、音頻、音樂和視頻的預付費內容或內容訂閱的App。且這些應用程序要擁有蘋果官方賦予新聞訂閱資質的認定。
蘋果在App Store上建立壁壘是快速高效的,但開放小院大門是緩慢且有限的。正如他們對享受15%佣金費率的“閱讀器”應用程序有着嚴格的定義那樣,針對降低佣金比例,開放第三方下載和站外支付的場景限制過於嚴苛,而且降低佣金比例也不是普惠調整,而是面向儘可能小範圍的、特定羣體的措施。
即使是在多家公司和歐盟的重重壓力下做出的改變,蘋果也充滿了“雞賊”的味道:3月開始,在歐盟範圍內蘋果開放了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但同時也要求下載次數超過100萬次的應用,每年每次下載都要支付0.5歐元的核心技術費。但是對於特定類型的App,比如內購消費低的社交App,在第三方應用商店上架,公司付給蘋果的費用甚至要高於在App Store的分成。對此,Spotify、Epic Games、37signals在內的二十多家公司聯合向歐盟委員會寫信,指責蘋果惡意遵守法案。
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國家市場,貢獻了超過2000萬名App Store開發者中的將近四分之一,蘋果在中國市場推行的仍讓是最嚴苛的開發者限制條款和最高的蘋果稅率,中國消費者也因此承擔了更高的使用成本。
中國開發者和消費者被蘋果“薅羊毛”
2023財年,蘋果營收3383億美元,其中22%的收入由服務業務貢獻。但比硬件業務亮眼的是服務業務的毛利率高達70.8%,是產品毛利率的幾乎兩倍。
App Store的佣金屬於服務業務,但蘋果沒有披露過佣金收入情況。移動應用與手遊情報平臺Sensor Tower的統計顯示,2023年,蘋果公司獲得的蘋果稅收入爲1608億元,日均進賬大約4.4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482億元,大約是美國市場的50%,幾乎是歐盟地區市場的兩倍。
單靠中國市場蘋果稅的收入,蘋果就能在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營收榜單超過bilibili和微博,且是bilibili 2023年營收的兩倍有餘。如果以全球蘋果稅收入來計算,蘋果公司則超過了百度,擠進中國互聯網公司收入前十。
從2024年開始的未來5年,如果在中國市場維持這個稅率,蘋果公司只靠在App Store抽傭就能獲得2873億元收入。按照中國大約2.5億iOS用戶計算,人均每年爲蘋果貢獻大約230元。
如果蘋果在中國市場降低App Store的抽傭比例,參照蘋果在韓國從30%降低到26%,未來5年就可以爲中國的開發者和消費者讓利374億元;如果是參照蘋果在歐盟市場的水平,從30%降低到17%,未來5年就能爲中國市場讓利1217億元。
分析機構Analysis Group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蘋果的App Store超過90%是大型開發者(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他們仍然需要遵守全球通用的30%蘋果稅率,剩下不到10%的小型開發者(收入在100萬美元一下)則是需要繳納15%的收入作爲佣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面對這個龐大的市場,蘋果公司顯然沒有計劃更改在中國市場的App Store政策,開發者和消費者仍然只能被迫承擔高額的蘋果稅。但中國的開發者和消費者對蘋果公司的不滿已經在逐步積累。
2021年2月,蘋果用戶金女士起訴蘋果公司(Apple Inc)和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蘋果上海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正式立案,案由爲壟斷糾紛。
原告金女士認爲,在蘋果系統渠道購買多款數字產品的價格均高於安卓渠道,且交易時只能選擇Apple Pay支付。基於此,金女士認爲蘋果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強制搭售(附加條件交易)、不公平高價、拒絕交易和限定交易等行爲,通過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方式,在中國市場謀取了鉅額利潤。
這一案件與2011年4名海外iPhone用戶因爲蘋果稅太高而首次發起針對蘋果壟斷地位的指控相似。包括羅伯特·佩珀在內的4名iPhone用戶認爲,蘋果利用App Store的壟斷地位向開發者收取30%的佣金,從而導致應用程序價格上漲的壓力被轉嫁給消費者。但當時蘋果迴應稱“用戶沒有資格起訴蘋果,只有開發者纔可以發起訴訟。”
但面對蘋果公司的絕對優勢地位,大型開發者也毫無抵抗能力,更何況那些小型開發者。Epic Games、Spotify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中國,即使是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只能對蘋果稅妥協。
2019年5月,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丁香醫生曾因爲被蘋果公司認定“存在避開IAP(In-App Purchase,指App Store應用內購買)的應用內購買功能、內容或者服務,違反相關要求”而拒絕了App更新要求。即使在2018年,蘋果公司曾經認可丁香醫生這種收費模式,卻也可以在2019年的相同情況下采取不同措施。
更早之前,在2017年4月,蘋果公司也曾因爲要對微信公衆號的“打賞”功能徵收30%蘋果稅而遭到批評。這一爭端導致iOS版微信的“打賞”功能被關閉長達半年之久,最終兩者達成和解,而微信也調整了這個功能,改爲“喜歡作者”,才保證了創作者的合法收入不被蘋果抽成。
但是在中國市場,並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與蘋果協商的能力和資本。以知識付費類軟件爲例,如果用戶用蘋果手機在App上找到付費提供諮詢的專家,那麼用戶花費100元,專家收入70元,而當用戶使用安卓手機進行同樣的100元消費,專家則能獲得99元收入。
此外,即便是繳納了高額的蘋果稅,開發者的應用程序也難逃被蘋果突然下架的命運,且他們無法從蘋果那裡獲得任何解釋,他們因此戲稱“蘋果只收錢,沒有服務。”2020年8月,蘋果連夜下架了超過3萬款中國區應用程序。2021年第四季度,也有超過1.6萬個中國區應用程序被下架。
因爲華爲的業務恢復,以及小米、榮耀等競爭對手的增長,蘋果在中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iPhone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的銷量下跌19%,銷量跌至第三名,是2020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反觀蘋果2024財年第二季度(自然年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服務板塊逆勢增長,營收同比增長14.2%,是收入增速最快業務,也是蘋果第二大營收來源,佔總營收的26%。蘋果需要服務業務收入增長抵消iPhone等產品銷售下滑的影響,但絕不應該繼續以歧視性稅率對待中國市場。
該季度,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大中華區爲蘋果公司貢獻的收入下滑了8%。有分析認爲,沒有跡象顯示蘋果公司會在中國市場改變蘋果稅的徵收策略,在產品銷量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他們更需要服務業務的收入保持增長。當前,他們在中國市場沒有面臨蘋果稅徵收策略變更的急迫性。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些適配蘋果設備的數據線之所以價格要比Android設備要高,是因爲蘋果公司要從製造商那裡收取會員費、認證費和佣金,每一根通過蘋果認證的數據線,一經銷售,蘋果要從中抽取20-25%的提成。
每日郵報測算,蘋果公司每年從受認證的第三方數據線製造商那裡就獲得大約5億美元的收入,而這一筆收入產生的成本也最終被轉嫁給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