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環保葬人數10年翻8倍 穴位恐不足
近年環保意識擡頭,愈來愈多人認同環保自然葬,北市議員汪志冰指出,5年後北市恐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要求市府應儘快設立新園區。圖爲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區。(遊念育攝)
近年來環保意識擡頭,愈來愈多人認同環保自然葬,在死後採取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葬禮,臺北市目前共設立2萬8260個樹葬、花葬穴位,市議員汪志冰指出,選擇環保葬的人數,在10年間足足翻了8倍,她質疑5年後恐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市府應儘快設立新園區。北市殯葬處對此迴應,依民衆需求持續擴大穴位。
許多民衆考量後代子孫人少,盼能透過簡單的祭祀,減少子孫困擾與負擔,大多會選擇環保葬,而樹葬、花葬是將往生者骨灰研磨處理後埋入土內,約3年左右,可分解重複循環使用,海葬則看天候狀況,乘船出海至規定海域拋灑骨灰,程序較多不確定性高較少人選擇。
汪志冰指出,臺北市設有「樹葬園區」詠愛園共7900個穴位、落羽之秋8000個穴位,坐落在文山區的富德公墓;「花葬園區」臻善園1期有5000個穴位、2期有7360個穴位,位於陽明山的臻善園。據她瞭解,因去年2個園區剛啓用,目前尚無規畫新園區。
汪志冰分析,北市去年選擇花葬高達3221人,爆炸性成長了33%,有可能是前年藝人黃鴻升以花葬形式長眠於陽明山,間接讓更多人認識環保葬,2011年選擇環保葬僅811人,去年已多達6642人,10年間足足翻了8倍。
她推估,2024至2026年選擇環保葬將有2萬7743人,4座園區的總負荷數在2026年底將趨近飽和,建議殯葬處應即刻盤點北市可使用的空地,儘速研議並決定新園區設址。
殯葬處迴應,環保葬會循環使用,目前盤點後還有大約8000個穴位,加上樹葬區有部分穴位休養半年後,可再開放給其他人使用,未來視民衆需求持續擴大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