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新世代學習空間 今年擬輔導15校改造

中山國中運用酷課雲搭建學習鷹架,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發表想法。(張芷瑜攝)

中山國中學生在美術課用平板AR掃描學習牆,認識各國文化。(張芷瑜攝)

中山國中學生在學校穿堂利用數位書牆分享國際交流心得。(張芷瑜攝)

校園各角落都能學,北市24日於中山國中舉辦「新世代學習空間觀摩會」,分享學校運用酷課雲分組討論、善用數位書牆報告等多元學習模式,激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推動新世代學習空間,可跳脫傳統學習方式,今年預計投入3000萬元經費,輔導15校改造空間。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課綱上希望讓學生自發主動學習,而不是排排坐聽講,不只讓學校善用酷課雲,啓發學生興趣,也要提供空間跟時間,讓學生多元學習,這也是新世代學習空間的用意,今年預計投入3000萬元經費,輔導15校改造專科教室,成爲以學生學習爲中心的空間。

教育局說明,新世代學習空間不只是老師教學生,可以配合老師教學需求做變化,提供高科技設備和可移動傢俱,跳脫傳統上課固定在教室的模式,讓學生能四處移動到不同學習環境,活潑方式讓學生上課更有趣。

中山國中以校國際教育走廊、智慧書牆結合教學,運用廊道、校園角落、特色教室及ICT設備,讓校園生活場域成爲多元學習空間。中山國中校長吳明峰說明,學校希望培養孩子全能發展,不只有靈活學習空間,還有體能設備、美學角落等,讓他們自主活動,可以在淺移默化中學習。

教育局也說,中山國中改變以往教師教學,轉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模式,運用酷課雲影片爲學生搭建學習鷹架,藉由分組討論深入議題,也讓學生在美術課用平板AR掃描學習牆,認識各國文化,並善用穿堂的數位書牆,呈現學生文化交流的成果,引導學生自然探索。

謝同學表示,美術課設計畢業服裝,老師讓他們用平板來找靈感,能知道很多平常不知道的東西,自己動手查跟平時上課不同,感覺蠻新鮮的,吳同學也分享,比較容易有靈感,可以探索到國際化的東西,也會比坐在教室吸引人,很有獨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