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戰火波及的市場…賺取「危機財」模式3階段 巴菲特:別人恐懼我貪婪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路透
人類有一種天性,會試圖融入羣體,在顯眼處隱藏自己,這稱之爲「從衆心態」( herd mentality)。跟羣衆走在一起,個人就不會引起太多注意,減少被獵食者單獨鎖定的機會。 CBS 新聞臺《恐懼因素:從衆心態如何驅動我們》的新聞報導中,針對這種現象訪問了幾位專家。
布朗克斯動物園園長派特.湯瑪斯( Pat Thomas)告訴 CBS 新聞臺,如果動物「行爲過度異於常態,往往無法存活得太久」。大自然極有說服力的告訴我們,處在驚嚇狀態隨着羣體一起奔跑的動物,比較有可能活命。
(本文出自《財富投資防火牆》)
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格雷戈裡.伯恩斯( Gregory Berns)博士在進行腦部恐懼反應的實驗時表示:「不管是恐懼自己成了異類,或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還是害怕在市場投資血本無歸,恐懼都會開始迫使我們要做點事,因爲在百萬年前,恐懼就意味着可能必須決定要逃跑還是奮力一戰。」
不過,我們的祖先爲了會吃人的劍齒虎而準備的反應,對生存在有股市交易所和 YouTube頻道的現代世界來說卻毫無用處,甚至看來可笑。以討論幸福的 TED 演說而聲名大噪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因爲他對反恐戰爭的大膽構想而被美國國土安全部聘用。
他主張美國和恐怖主義相關的安全預算,應該花在教育民衆及改變國人觀念,讓大家理解什麼算是值得恐懼的危機。
當有某人炸掉一輛巴士造成30人喪生,心中感到恐懼算不算是適當、理性的迴應?它是否真的算是一個危機?吉爾伯特說人類天性要求我們對攻擊做出迴應,但人類在先天上並不會因天氣、意外或是系統性缺陷而感到驚恐。
他說:「如果澳洲明天消失了,我們爲此感到恐怖,或許是正確的迴應。」但如果有人在商場槍殺10個人,全美國社會的反應,不應該比美國高速公路上每個月有超過 3000 人死亡的反應更激烈。如果一個人類行爲者試圖殺害某人,人們自然會感受主動的威脅以及影響到自身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一棵樹倒下壓死某人或是一個孩子在後院泳池溺水死亡,則不會引發近似的反應。吉爾伯特解釋說,就係統上而言,貧窮是有史以來人類的最大殺手,但是「它不會成爲頭條新聞⋯⋯它並不引人注目。」
人類用特定方式對危機做出反應,而且會一直這樣下去。面對威脅,人們會一如預測的做出非理性反應,正因如此,訓練和教育對應付威脅狀況的準備纔會如此重要。
這種可預期、不理性的反應,可從檢視公開戰爭行爲後的股市來觀察和描述。在接下來的章節你還會持續看到這三個基本原則,因爲它們爲「危機下的市場模式」提供了定義:
(本文出自《財富投資防火牆》作者:克里斯多夫.曼斯克 譯者:謝樹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