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臺海的解放軍,已經成功找到了,打贏下一場戰爭的答案?

現在網上有不少觀點認爲,今天的中國已經在無人機領域取得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成就。

以至於一旦中國與其他國家爆發軍事衝突,對方的軍隊可能連解放軍的人影都看不見,就被中國的無人武器裝備所淹沒。

【國產彩虹-9大型無人機】

也正因如此,一份由人民空軍官方賬號在航展開幕前發佈的通知,意外在航展開幕後吸引到了各方的關注,原因是這份通知很可能標誌着中國空軍正在對國內無人機產業進行新的摸底。

這份通知的全稱是《極低成本無人機競優比測活動通知公告》,由解放軍空軍裝備部主辦,意在向全社會招納符合標準的無人機方案。

而在這份通知中,解放軍給出的標準除了有“極低成本”這個直接寫在通知標題的要求外,還有“偵察引導”“察打一體”“反裝甲”“偵察建圖”“搜索打擊”“運輸投送”這六項性能指標。

【極低成本無人機競優比測活動通知公告】

這些性能指標並不需要同時滿足,只要滿足其中一項與“極低成本”即可。同時成本因素的評分佔總評分的比重高達30%,而這足以證明在無人機領域,中國的造詣已經到了可以在保全性能指標的同時,進一步利用產業鏈、集成度等優勢壓縮無人機的製造與使用成本。

這一優勢對於解放軍來說至關重要。畢竟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各類無人機雖然性能普遍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採購成本放眼全球也非常划算。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划算”,對比的是西方國家高溢價的同類產品。如果單拿出來算的話,哪怕是國際市場公認“性價比最高”的翼龍-2察打一體無人機,也要足足500萬美元。

【國產翼龍-2察打一體無人機】

要知道巴基斯坦的梟龍戰鬥機出口單價在2500萬-3000萬美元左右,也就相當於5-6架翼龍-2。雖然這麼對比,翼龍-2仍然顯得十分便宜。

可問題是,隨着飛行員愈發“金貴”,軍隊在有人機使用上往往會顧忌損失,從而採取更爲保守的使用策略。以降低打擊效率的方式,儘可能多延長有人機的使用時間,變相提高了戰機的全壽命收益。

相比之下,無人機的一大優勢就是“可損失”,能夠在戰時比有人機更深入一線作戰。這固然提高了部隊的任務靈活性以及打擊效率,但也增加了無人機的損失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就在使用問題上形成了一個核心矛盾。有人機是一個長線收益,投入大、回報慢、收益期長,但風險也低,而無人機正好相反。

而這也使得在高強度的軍事衝突中,無人機的成本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操作人員培養上。無人機自身的採購與使用成本在考慮到損失風險後,實際上並沒有和有人軍機拉開明顯差距。

【解放軍的殲-15T艦載戰鬥機】

對於正在積極備戰臺海以及應對美國的潛在軍事衝突的解放軍來說,這無疑是個需要優化改良的領域。

畢竟中美衝突的烈度,勢必會達到連有人機都很難保全自身的水平,無人機在其中更是會像雪花一樣不斷消散。

再加上各種巡飛彈、低成本巡航導彈等更廉價,如同消耗品的無人機在各種衝突中大放異彩。爲了應對未來需求,僅僅是“低成本”的無人機都不夠,解放軍追求的是“極低成本”,在保證性能的同時,將價格壓縮到極致,以便滿足部隊的大規模消耗。

【國產低成本巡航導彈無人機】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爲成本因素向來是解放軍研發裝備新武器時的重要考量。也就是說現有的無人武器裝備本身就很重視“性價比”了,再想着壓縮成本,廠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要怎麼扣細枝末節——而打贏下一場戰爭的答案,往往就藏在這些細枝末節當中。

也因此,解放軍在這一問題上需要再度藉助全社會的力量。推動軍民合作,集思廣益的同時,也調動起國內的無人機產業鏈,進一步整合相關技術產業,降低溝通、調度等附加成本。

說白了,這是一次國內無人機產業的摸底,同時也是一次準動員。整個產業鏈需要做的不僅僅是交出自己的“作品”,他們還要與解放軍明確各自的需求,打通各個環節。

只有這樣,整個軍民合作體系才能真正在那一天到來時全力運作起來,支持一線解放軍部隊的戰鬥。

【無人機建設發展與運用研討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解放軍第一次摸底國內無人機產業。

在2023年的時候,空軍就曾召集各廠家院校組織“無人機建設發展與運用研討會”。而從今年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各種類型、不同功能的無人機來看,這些活動可謂是成效斐然。

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發展無人機的問題上,解放軍與民間廠家、院校已經達成了合作並進的共識。相信在下一屆珠海航展時,我們就能看見真正意義上的“極低成本”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