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 一場沒贏家的末日戰爭

圖爲長崎原子彈的爆炸景象,這是目前爲止,最後一枚用於實戰的核武器。(美國國家檔案館)

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時報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那種冷,不是普通的冷,那種暗,也不是普通的暗。從各方打上天空的核彈,終究停止了對目標的攻擊。高當量的地面爆炸與空爆,也總算塵埃落定。

放眼整個美國,一切人事物都還在燃燒。城市、郊區、鄉鎮、森林。火燒摩天樓與各種高聳建物所冒出的煙霧,生出了熱毒素(細菌產生的耐熱毒素)構成的有毒霧霾。玻璃纖維與隔熱材料等建材,邊燃燒邊噴發出氰化物、氯乙烯、戴奧辛等物質到大氣層中。這片朦朧而致命的煙霧與氣體,一邊收割倖存者,一邊繼續毒化焦土。

半徑一到兩百英里的大型火圈從一千個地面零點往外膨脹,在美國的土地上到處肆虐。一開始,這些大火造成的毀滅似乎看不到盡頭。在沒有水泵可撲滅任何東西的狀況下,這些大火又衍生出新的大火,困住並殺死在最初的大規模核滅絕中,僥倖存活下來的人們。

鏡頭轉到美國人口密度較低的區域,西部各州,森林大火在延燒中。針葉林尤其無法承受放射性落塵。這些松柏類的樹木會枯死、倒下,創造出大量的薪柴,爲隨後的火災埋下隱患。強烈的火風暴以連鎖反應創造出末日環境。原油與天然氣田、煤層與泥炭沼澤,歷經數月不斷地燃燒。而全美─乃至於在歐洲、俄羅斯、部分亞洲─所有這些城市與森林都在長時間高度強烈燃燒下,產生一項副產品,即大約一百五十Tg(Tg是terrogram,爲氣體重量單位,相當於十的十二次方公克或一百萬噸;一百五十Tg約當三千三百零六億磅)的煙塵被往上送到對流層上界與平流層。這種黑色粉狀的煙塵遮蔽了日照,讓太陽的溫暖到不了地表。

「稠密的煙塵會讓全球氣溫下降約華氏二十七度(約當攝氏十五度),」氣候學者艾倫.羅巴克博士解釋說。「若只論美國,氣溫的降幅會更接近華氏四十度(約當攝氏二十二度),靠海的地方會好一點。」

地球陷入了一種全新的可怕境界,叫作核子冬天。

核子冬天這個概念首次獲得世界的關注是在一九八三年十月,當時有超過千萬美國讀者的《大觀》(Parade)雜誌,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張一片漆黑的地球的詭異圖片,同時還刊登了一篇「專題報導」的內文,由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卡爾.薩根執筆。「核戰會不會終結這個世界?」薩根問道,並給出了回答:「在一場核子『交手』中,超過十億人會瞬間殞命。但比這更嚴重的可能是長期的後果。」至於具體是什麼樣的後果,薩根本人與他以前的學生詹姆斯.B.波拉克(James B. Pollack)和歐.布萊恩.圖恩(O. Brian Toon),以及兩位氣象學者湯瑪斯.P.艾克曼(Thomas P. Ackerman)和理查.P.塗爾科(Richard P. Turco),兩個月後共同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詳述了觸目驚心的細節。

這篇論文遭到了科學界與國防部的抨擊。「他們說核子冬天無關緊要,」原始作者之一的布萊恩.圖恩教授回憶說。「他們說那是蘇聯放出來的假消息。」但關起門來,或在直到最近才得見天日的文件中顯示,那些身處核武局處最核心的人員早就心知肚明,核子冬天的威脅不假。大規模核子互轟的結果,若按美國國防核子武器局內部的科學家所寫,會是「大氣層受到重創」─且伴隨對地球的「天氣與氣候」造成「潛在的嚴重後果」。

「當然,核子冬天會是什麼局面變數很多,」物理學家法蘭克.馮.希珀今天告訴我們。「但不存在爭議的是,在全面性的核子戰爭後,把如此大量的煙塵灌到大氣層內,會有什麼結果。」在原始的核子冬天報告中,作者羣並不諱言他們的模型有其侷限。當時可是一九八三年,電腦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但如今幾十年過去,最先進的建模系統顯示,核子冬天對大氣層的斲傷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嚴重。「在我們最初(一九八三年)的模型,核子冬天會持續大概一年左右,」圖恩解釋說。「新的數據表明,地球精確的恢復時間恐怕會比較接近十年。」至於太陽的暖射線將減少大約七○%。(三之一;摘自《核戰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