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電車捲到崩潰!歐洲車企正考慮學習空客經驗走聯營路線

財聯社2月20日訊(編輯 馬蘭)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硝煙遠比外界想象的還要濃重。歐洲老牌車企——大衆、雷諾以及Stellantis正在探索如何生產更便宜的電動汽車以求生存,爲此它們甚至考慮與自己積年的死對頭們進行合作。

Stellantis NV首席執行官Carlos Tavares表示,歐洲業界都認識到,如果不能和中國製造商們競爭,歐洲汽車工業就將面臨“大屠殺”。

逃出生天的計劃已經有很多,歐洲汽車高管們考慮過集中資源開發出一款能與中國低價電動車對抗的產品,也考慮過跨歐洲邊界將各自業務捆綁起來。

雷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指出,可以建立類似於空客的公司,集中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的資源進行聯盟。這樣一來,汽車界的空客可以幫助各大車企分擔製造廉價電動車的鉅額成本,並使他們從更大的規模經濟中受益。

各式各樣的討論正在歐洲大陸上不斷涌現,巴黎AlixPartners董事總經理Alexandre Marian稱,歐洲汽車界2024年的發展充滿緊張和觀望。

實在是太捲了

日前,比亞迪推出了一款新車,秦PLUS榮耀版將電動車起售價直接打到7.89萬人民幣,這讓整個電動車行業都倍感心累。

此前比亞迪的海豚掀背車就相比同配置的大衆ID.3車款售價要低7000歐元,讓許多歐洲車企難以招架,更廉價的新車對於歐洲車企來說,無疑像是吹響了生存戰的開戰號角。

來勢洶洶的中國“卷王”們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歐洲政府雄心勃勃的綠色計劃也給傳統車企們一種被掏空了然後再逼上梁山的錯覺。到2025年,歐盟將實行更爲嚴格的排放規則,車企們必須轉型至電動車的生產,否則就要面臨鉅額罰款。

這種前有狼、後有虎的痛苦讓歐洲車企不得不抱團取暖。雷諾的De Meo就倡議仿造日本輕型汽車,將受歡迎的微型汽車製造分攤給多個製造商,並向監管尋求優惠待遇。

Stellantis NV的Tavares則公開表達了對併購的興趣,剩下的人仍希望來點不太刺激的合作。De Meo指出,關於聯合電動汽車平臺的談判正在曲折前進,但他非常希望分享投資,因爲這種小型車賺不到什麼錢。

而歐洲的這些變化也在對美國汽車業產生衝擊。通用汽車和福特也在這一輪電動車需求的疲軟中削減了資本支出,但其最終還是要發展電動汽車。因此,這些美國製造商也表達了願意與同行建立更多合作伙伴關係的意願。

但現實上看,歐洲車企更爲迫切。大衆、Stellantis和雷諾都在獨立開發售價2.5萬歐元或以下的車型,而梅賽德斯和寶馬計劃在本世紀中期推出幾款技術改進的新型電動汽車。但這顯然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