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的天真的塌了,18萬就能開回家了
網上很多人常常噴國產新能源就是垃圾,沒什麼技術含量,和人家百年造車品牌根本就不能比。
這種人分兩類,一類是跪久了站不起來的,反正他也沒車,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覺得是大冤種,不如他騎共享單車,坐1塊錢的公交更划算。
還有一類人呢,就是買了BBA等豪華品牌的車主中的其中一些人。
其實豪華品牌的車主是非常願意接受新能源的,很多買新能源的都是之前開奔馳寶馬奧迪的。
但這裡面有一類人不行啊,就是他剛買完奔馳,結果過了半年他發現新車降價了,而且是瘋狂降價的那種。
連帶着他手上的二手車也是瘋狂暴跌。
比如22年的時候身邊有個朋友花了38萬買了一輛奔馳c260L,當時開的美滋滋的,全新的內飾,全新的設計語言,還有三叉星徽標照耀自己前進的方向。
可是現在呢?奔馳c260L這個月最新的提車行情是落地28萬,有的地方你肯談,甚至可以更低。
那麼短短兩年的功夫,他就虧了10萬。
這還不算完啊。
新車價格暴跌,連帶他手上的二手車價格那也是暴跌啊。
按照原本的設想,38萬的車子開了兩年,一年貶值10%,我賣個30萬不過分吧?
二手車商收過去,32萬拿出來賣。
新車38萬,2年準新車32萬,嗯,這樣還是挺有性價比的。
可這個情況的前提是你新車價格保持不變,得賣38萬啊。
現在,新車直接幹到了28萬落地。
那麼人家無論是二手車商,還是來買二手車的客戶也都不是傻子啊,你要是沒有性價比,我直接去買新車不就行了嗎?
所以現在2年的奔馳c260L的收車行情只有21萬,然後二手車商掛23萬左右往外賣,以此來拉開和新車之間的差距,顯得更有性價比,來吸引買家購買。
也就是說,兩年前,我這位朋友38萬買的車,現在只值21萬了。
短短兩年時間,虧了小一半,這比大A都狠啊,起碼你炒股,還總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漲回3500點。
可是你買車呢?車是消耗品,是永遠在貶值的,越往後面,只會價格越來越低。
所以我這位朋友心裡面出現了極度的不平衡,然後他就開始狂噴國產新能源,以此來緩解自己心中的落差。
像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奔着豪華品牌去買的,覺得牌面也夠,保值率也高,不是都說電車保值率不行,兩年虧一半嗎?
那行啊,我買燃油車總行了吧?
結果現在燃油車賠的比電車還要多。
更關鍵的是,你配置還不如人家。
人家電車保值率不行,但人家可以正常去開啊,前後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L2級別輔助駕駛都有,再開個四五年,平攤一下買車成本不是問題。
而你呢?
配置不行,丐版的BBA能有啥啊?
座椅通風加熱全都沒有,冬天害怕得宮寒,夏天害怕汗液黏屁股,輔助駕駛更是別想了,要選裝,一萬多塊錢呢。
還有這幾年的油費,保養,加起來那簡直是虧爆炸了。
在這種心態下,你說他們能不去噴新能源嗎?
可就是他們這麼噴,卻絲毫不影響新能源勁爆的銷量。
因爲現在是6月初,很多車企5月份的銷量都沒有公佈,所以我這裡拿到的數據有5月份的,也有4月份的,同樣都能說明很多問題。
咱們先看最近關注度最高的問界。
6月5日,鴻蒙智行官方公佈於了品牌旗下上個月交付的數據,全系交付30578臺。
其中智界S7交付3455臺。
問界系列(M5、M7和M9)交付27123臺。
而在這27123臺裡,問界M9又是表現最好的,單月交付了15875臺,在問界品牌中佔比超過了五成。
要知道,問界m9的均價可是55萬啊。
所以,它也順理成章的拿到了50萬以上價位,不分車型,不分能源形式的銷量第一名。
誰說國產新能源在高端市場不能殺的?
這樣說的人,請先拍50萬放在桌子上,要不然你們根本就沒資格。
當然,這還不算完。
前不久剛剛推出的新款問界m7上市了,砍掉了兩款不帶智駕的版本,現在全系都標配了智駕。
還有封閉式的格柵,貫穿式大燈,標配了激光雷達,FSD也升級成CDC,還多了循跡倒車,有線充電的瓦數也提升到了66瓦,快充變得更快了。
從去年9月問界M7上市至今,八個月內它就已經做到了累計大定18萬臺。
而現在最新款一出來,那銷量註定又是要爆炸了。
接下來,分享一下四月份的銷量數據。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豪華品牌零售銷量爲20萬輛,同比下降11.6%,今年1-4月豪華品牌同比下滑2.2%。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銷量4月份同比增長106.1%。今年累計同比增長34.4%。
30-40萬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更是累計同比增長68.3%。
國產新能源的春天,真的真的已經來到了。
在他們的強勁衝擊下,於是我們纔會看到BBA等豪華品牌的新車價格暴跌。
而二手車價格往往都是和新車價格掛鉤的,這也就導致全線崩盤,據不完全統計,有92%的二手車商今年已經賠冒煙了。
上個月收來的奔馳,本來還有2萬塊的利潤,可這個月,新車直接優惠7萬,二手車商直接賠本5萬往外面賣。
就拿寶馬3系的油改電版本i3來舉例吧。
這款車的指導價是35.39起售。
可實際上呢?
新車價格腰斬了一半。
裸車已經幹到了18萬。
電車,沒有購置稅。
算上保險,19萬多就能出門了。
有很多人在4s店買完,剛出門第二天就降價了。
那簡直就是一天一個價格。
甚至,有的店爲了賣車已經瘋狂到你裸車直接提走,商業險不在店裡買也可以。
遙想一年多之前,如果有人花了30多萬買了一輛寶馬i3,我估計現在想死的心都有了。
你想啊,新車才18,19萬,你二手車得賣多少錢纔有人肯收啊?
不僅是寶馬,另外兩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打開降價排行榜,奔馳的兩款EQ系列suv的降價幅度名列前茅。
說句難聽的,這兩款車只要你願意買,你進4s店,價格隨便你開,銷售把你當大爺一樣供着。
誰也不知道後面的行情會怎麼樣,新車這都跌了一半了,二手還怎麼弄啊?我開了幾年,以後賣給鬼去啊?
人性就是這樣,越是跌跌不休的東西,大家就越是不敢買啊。
大家可以發現啊,降價降價最狠的都是BBA的電車。
他們是一沒技術,二沒配置,就光賣個標,消費者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買賬呢?
當然,不僅是電車啊,往後面翻,燃油車也降的很厲害。
奔馳gla,C級,glb都是40%的降價幅度。
寶馬和奧迪也不要笑。
3系是34%。
glc是31%。
奧迪a4也是31%。
別以爲只是BBA的低端車型在降價。
這都是一級一級向上傳導,逐級帶動的。
比如這張截止6月6日,最新的寶馬全系車型價格表。
前面是指導價,紅色的是降價幅度,後面的是裸車價格。
基本上不打個7折,8折,你車子都不想着能賣出去。
以前,大家去這些豪車的4s店,第一句話就是有現車嗎,裝潢要買多少?
現在直接就是:優惠多少啊,十萬有沒有?
這也反應出了好幾個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這些豪華品牌這些年賺的錢實在是太狠了,利潤空間太大了,幾十降價這麼多,他們的車子照樣也能外面賣。
可想而知,當年我們是有被坑的多慘。
車企和4s店都不是傻子,他們是不可能虧本賣車的,現在全系列大降價,這隻能說明即使這樣賣,他們依然可以賺錢。
擠出來的這些水分,就是所謂的品牌價值。
只是苦了前幾年買豪華品牌的車主了,這一波背刺下來,誰還敢買啊?
我們常常對比同樣一款車型,國外賣多少錢,國內又賣多少錢,爲什麼到了國內反而要貴上那麼多呢?
你要是進口的,還就算了,你要交稅。
但是您現在是北京奔馳,華晨寶馬,一汽奧迪啊。
車子已經是國產了,成本降低的不是一點半點啊,可爲什麼價格還是要比國外貴呢?
吃相太難看了。
以前的消費者沒得選,只能買你們。
可現在,在國產新能源的巨大沖擊之下。
還是那句話,消費者不是傻子,爲什麼不去選動力更強,配置更好的新能源,反而要選擇你們呢?
就因爲那點所謂的品牌價值?
還是算了吧,消費者已經用實際行動在說話了。
傲慢的頭顱終究要低下。
難看的吃相終究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