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不對稱作戰的虛與實(周永秦)

2022年,美國海軍部署在前線的航空母艦雷根號(CVN 76)與第5航母打擊羣和韓國(ROK)海軍艦艇一起編隊演習(摘自美國海軍印太司令部官網)。

CSIS近期轟動臺灣的兵推激發許多臺灣防衛上的思考,當中想當然再談臺灣必須發展不對稱的老調,走向一直爲美方所青睞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兵推中海空軍在兵推的脆弱性相當直觀:海軍26艘主力艦全數被殲、空軍被殲一半,大多被毀於地面,其他倖存飛機對空戰的貢獻微乎其微。據此,報告建議臺灣要多買些如標槍和刺針等「輕便且隱蔽的武器」,也要多發展些可遂行反封鎖作戰如岸基反艦飛彈、機動式防空飛彈等武器。

關於臺灣不對稱作戰的發展,從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到其卸任後國防部急轉彎,美方也看不出頭緒。細數臺美雙方圍繞不對稱與傳統武器的爭辯,前者的擁護者基於戰爭實務思考,前提是戰爭必然發生,不對稱才能創造最大作戰效益;後者批評前者的不人道,應該要用海空軍創造戰略縱深,而非把戰場帶來臺灣,也強調傳統武器在和平時期的地位與力量展現,要對抗灰色地帶衝突,不對稱武器並不是個適當的角色。

作戰概念能否經得起考驗,更有賴實戰經驗佐證。可惜歷史並沒有類似兩岸這般有高科技、高強度條件的不對稱作戰發生。單以個案看來,「以地制空」曾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初期奏效,近代卻似乎沒有明顯實力。無獨有偶,「以陸制海」亦在贖罪日的埃及一方發生,不過實戰中反艦飛彈沒有太傑出成效。事實上,反艦飛彈自1967年問世以來,參考一百多枚實彈的實戰案例,其命中率僅37%(如艦船有采取反制措施,命中率就再低至27%)。而再參考各方智庫估算,在第一擊及後續交火,陸基防空、反艦系統每次接戰戰損率大約50%。CSIS兵推中,國軍反艦能力在第一週就消耗殆盡。前述反艦飛彈實戰大多發生於上世紀70-90年代,當今與數十年前反艦能力相比,必然不可同日而語。可今日的艦船電戰反制、飛機反輻射能力,也全然沒有裹足不前。

或有論者舉俄烏一例來討論,言:俄海軍旗艦的莫斯科號巡洋艦被兩枚海王星飛彈擊沉,烏軍神出鬼沒的防空飛彈亦讓俄機不敢恣意妄爲。但這可能是過於去脈絡的說法。舉俄烏一例談以地制空時,要考慮俄軍對於遠距精確導引彈藥的缺乏,加上俄國作戰思維在精準打擊上本來就相對蹩腳,又沒有對大型防空飛彈系統完成摧毀跟壓制,導致它們往往要冒險低空投彈,墜毀率增加在所必然。兩岸有沒有類似的作戰條件必須考慮進去。

另外,屢次TU-22M3遠程轟炸機配KH-22飛彈在烏防空網外襲擊烏克蘭城市,烏防空系統只能被動攔截來襲飛彈,又總是有那麼一兩枚攔截失敗,一頭栽進住宅區釀悲劇,飛在防空網外的轟炸機本身還是要靠戰機主動攔截才能予以摧毀。誠如整體防衛構想的重要概念:載臺不能殺敵,彈藥才能。道理在敵人身上亦同:不打掉對方載臺,它永遠可以重新裝填彈藥、重複殺我們的人。今天中共遠程打擊能量不如俄軍瘸,臺灣人口密度又數倍之於烏,屆時的戰爭圖樣會何等悲慘,可想而知。

至於莫斯科號沉沒,到現在仍在爭辯它到底是北約情報共享搭配烏軍有計劃的襲擊,又還是偶然的天氣因素創造打擊條件,才讓烏軍攻其不備,再加上俄軍差勁的損害管制導致沉沒。有論者認爲如果莫斯科號維持警戒狀態就有反制機會,自始至終俄軍都不重視烏軍反艦能力才惹禍,而參與攻臺的解放軍艦艇,應該不至每艘都像莫斯科號般偷閒睡大覺。戰爭畢竟沒有這麼多如果,但真要說俄烏戰爭真沒有以陸制海的打擊心得倒也未必,機動式反艦飛彈對上反制能力較差的兩棲登陸船隻,還是能有不錯效果。

實戰無果,理論先行。已有衆多兵推與理論支持不對稱打法之益,強調傳統武器終究要毀於第一擊或戰爭初期,何不一開始就選擇不對稱?同時不對稱的倡議者也沒有否定傳統武器的成效,非處於完全下注不對稱武器的天秤極端,就像李喜明也說,整體防衛構想不是要完全裁撤傳統武器,而是要增加對不對稱的投資佔比;本次CSIS兵推報告也同意傳統武器和平時期有一定的力量與地位展現,並且更能對抗共軍對主權的侵略進而起到示威作用。然而,不對稱的倡議者並沒有明確指示兩者應該如何取得確切平衡,對於不對稱作戰的實際規劃,很大程度停留在紙上談兵。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2016年曾推出名爲《臺灣的防空選項:對相對成本與作戰成效的評估》(Air Defense Option for Taiwan: An Assessment of Relative Costs and Operational Benefits),指出21個「防空排」(Air defense platoons,由地對空版AIM-9與AIM-120組成的中短程防空系統)搭配並新增5至12個愛國者三與天弓三防空飛彈連的防空能力,將有效抵抗共軍的壓制與入侵,相對的犧牲是幻象2000與經國號全數淘汰,僅保有144架改進型F-16。

同樣是提倡不對稱打法,蘭德提供了數字化的建軍方向,相對於空講要走不對稱,這類研究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準備纔有格成爲一隻豪豬。軍事科技日新月異,超過五年的前瞻性可能已經失準,蘭德的報告大力鼓吹F-35B在臺海防衛上的傑出表現,而CSIS兵推卻說面對共軍強大的空防,五代機也沒有太多發揮空間,這類研究總歸需要與時俱進。同時相似研究應該擴及海陸空,乃至於以不對稱爲主軸進行臺海兵推,實際呈現不對稱所能帶來傳統作戰不及的作戰效果,並研擬確切的建軍配置與發展方向,才更負責任也更具實施不對稱作戰的說服力。(作者爲軍事評論員、自由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