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周永秦》印越合縱 劍指南海

印度需藉越南作爲突破口,讓印度勢力進入南亞,以牽制中共往印度洋發展,進一步擴展印影響力。(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2020年12月26日印度海軍與越南海軍在南海舉行了爲期兩天的「通行演習」(Passing Exercise, PASSEX),旨在提升兩國海軍海上互通性、聯合作戰、人道救援能力

印度海軍「吉爾丹」號(INS kiltan)反潛護衛艦於25日抵達胡志明市,運送15噸人道救援物資以支援越南中部的嚴重水災,並於返航時與越南海軍軍艦執行聯合演習。印度海軍表示,此次訪問將進一步促進兩國海軍海上合作,並促進該地區安全和穩定。

南海有軍演已是家常便飯,然而大家不免好奇,爲何遠在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會大老遠跑來南海湊熱鬧?又爲何印度獨與越南關係最爲親近?兩國合作背後又有何目的?

冷戰結束後印度實施「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着手發展東亞及南太平洋國家外交關係。2014年莫迪上任後更提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積極與西太平洋國家建立戰略合作與夥伴關係,爲印度擴展勢力鋪陳。印度有野心成爲世界大國,然而礙於次大陸地理特徵,限制了陸上稱霸範圍,因此印度以印度洋爲核心,向周邊海域輻射勢力,而資源富足、作爲世界主要航道的南海就成爲新德里虎視眈眈的目標

南海有戰略價值,又有中美兩國勢力,一旦新德里能在此區增加影響力,將增加與中美交涉的話語權,牽制中共往印度洋發展,從南亞大國成爲亞洲大國,更進一步從亞洲大國成爲世界大國,南海對印度重要性不言可喻。

印度積極發展「藍水海軍」,利用地緣優勢主宰印度洋,進一步往南海增加威懾力。而印度東進野心從其軍力部署就可看出端倪,印度海軍唯二的潛艦國產「殲敵者號」與租借自俄羅斯的「海豹號」都駐紮於印度東部城市維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正對孟加拉灣麻六甲海峽,而預計今年服役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也將部署於印度東部艦隊,爲印度東進做足準備。

戰略層面而言,中越向來存在不少芥蒂,近年又因南海主權爭議吵得不可開交。中共作爲共同敵人讓新德里與河內有共同價值目標。另一方面,所有涉及南海爭議的東協國家中,當屬越南最具野心與軍事影響力。馬來西亞、印尼在南海爭議相對沒有越南躁進,汶萊與中共已達成協議,更傳聞將發展合作關係,而菲律賓擅長口誅筆伐,實際沒幾張牌可打,獨越南爲最佳選擇。

越南佔有南沙羣島近30座島礁,爲各國之最,近來也積極強化島礁防禦工事,更持續填海造陸工程。此外,越南近年海空軍現代化進程迅速,最具代表的無非其自2013年購入,6艘性能優異的俄製改進型基洛級潛艦。其他如SU-30Mk2戰機獵豹級護衛艦亦是現代化亮點。儘管這些新型武器所需的後勤維保能量大,恐對越南較落後的軍工能力造成負擔,但河內欲提升軍力的野心仍可見一斑。

印越也隨着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確立,進一步加強各方面軍事合作。除了此次的聯合軍演,亦有軍方高層領導互訪、軍事技術合作、軍售等等,最近更有消息稱印度將售越南「布拉莫斯」超音速巡弋飛彈,600公里以上的射程足以覆蓋中共東南沿海數座重要大城。此外,也由於印越皆多操作俄式裝備,兩國在人員訓練、裝備維修上亦能互通有無。

就政治與戰略方面,印度與越南關係可謂各取所需:印度需藉越南作爲突破口,讓印度勢力進入東南亞,以牽制中共往印度洋發展,進一步擴展印影響力。而越南則施行「大國平衡戰略」,拉攏域外大國讓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增加對中共談判籌碼,「合縱」之勢儼然形成。

然而正也因爲印越各取所需的關係,兩國本質戰略目標不同,仍有齟齬待磨合。印度謀求在東南亞佔有一席之地,而越南則希望藉印度平衡中美在南海勢力,維持權力平衡,這也意味着越南不會希望任何一國勢力過大,印度影響力只能侷限於一定程度。而中共則可透過兩國盤算不同這點切入,分化印越矛盾,瓦解其「合縱」戰略。中印越未來在南海會如何發展,值得觀察。

(作者爲軍事評論員,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