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須文蔚》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包容與科技應用

2020年因疫情衝擊,各大產業無不加速數位轉型因應疫情帶來的消費者行爲與購物模式劇烈的改變,宅經濟呈現爆發式成長,電商購物、直播帶貨、社羣及KOL行銷成爲變現關鍵,後疫情時代數位科技運用,將成爲市場決勝的重要武器

新冠肺炎疫情隨着疫苗研發成功,全球有望走出隔離、封城遠距工作與保持社交距離等限制,邁向「後疫情時代」。無論是企業或是偏鄉的小產業,都陷入了兩種不同預期:樂觀者覺得再苦撐半年,社會經濟秩序就會回覆正常;悲觀者相信隨着遠距工作、會議教學與直播拍賣的科技普遍應用,一切已經回不去了。

面對後疫情時代環境的鉅變,科技巨擘林百里先生就預言:「人類的宅性回不去了!」所描述的無非是這一波疫情衝擊下,業界已經習慣運用網路科技遠距上班與訪問客戶,一旦能建立了良好的互動模式,更能節省下了大量的交通住宿差旅費用與時間成本,也創造了更多「宅經濟」的新需求,舉凡電商、宅配與送餐服務,這麼多新科技快速獲得應用與傳佈,若非疫情,實難想像,最重要的是創新科技應用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寵,而是一夕之間成爲人們生活的常態

經濟分析上也多認爲未來產業勢必轉型,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預測,2021年全球視訊會議設備市場將逼近40億美元。顯見遠距教學、遠距上班乃至於遠距會議等因應疫情而生的運作模式,至少到2021年上半年仍是常態,甚至在疫情退散後依舊會成爲不容忽視的科技應用。

然而,臺灣的數位包容或數位平權政策下,政府總沉醉高比例的無線網路與手機持有率,卻忽略了面對社會變遷,偏鄉民衆如果沒有辦法迎頭趕上,立即掌握遠距互動的平臺,例如接近使用Zoom、Teams、Meet、Webex等,則無異於遭到拋擲在數位鴻溝的另一端,完全失去競爭力

所以偏鄉民衆除了等待好時機到來,也應當努力因應社會轉型,強化自己的資訊素養,如何儘快在各種偏鄉的社區資訊教育中,融入雲端會議視訊教學課程,讓民衆有機會掌握視訊會議的溝通能力,也能參與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學與各項遠距工作、演講或座談的新傳播模式。

過去偏鄉小農商家往往必須透過參與園遊會商展等活動,擺攤營生,眼下公衆聚會人數受到限制,未來也未必能回覆到往日的榮景。如果能夠及早讓偏鄉的小農與業者能「人人都是直播主」,藉由學習經營品牌網路形象及直播宣傳,則在「宅經濟」盛行的時刻,應當能爲不景氣的商業活動解套

尤其是當更多遠距學習的資源上線,偏鄉民衆如果沒有線上學習的素養,或是缺乏互動的平版電腦筆電,在後疫情時代一定會陷入更困窘的處境。誠摯呼籲各界一起重視此一數位包容與數位平權的議題,儘速調整社區資訊教育的內涵,讓走出疫情陰影的民衆,能快步迎向全新的挑戰。 (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