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向下紮根 教育部提高對幼兒園的經費補助

爲鼓勵幼兒園教學融入本土語言。(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爲鼓勵幼兒園教學融入本土語言,教育部推動「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計劃,自112學年起,提高幼兒園執行本計劃的補助經費額度,並透過多項策略提升教保服務人員相關專業素養,讓幼兒園獲取更多資源,以營造使用本土語言的環境。

配合行政院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教育部國教署鼓勵幼兒園教學融入本土語言,每學年度持續補助幼兒園申辦「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計劃,補助自編教材經費、專家諮詢費及教師參加語言能力認證報名費等。

以花蓮縣鳳林鎮立幼兒園爲例,鳳林鎮雖爲客家鄉鎮,但園內大多數幼兒不會說客語,爲了提升逐漸弱化的母語,該園從105學年度參與計劃,透過日常生活對話、有趣的遊戲及律動歌謠,營造聽、說及唱的學習情境,潛移默化中讓幼兒自然學習客語。

同時,該幼兒園聘請專業的客語薪傳師每週入園一次,教導教保服務人員利用各項教保活動與主題課程結合,並鼓勵幼兒參與幼幼客語認證,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客語初級認證,提升聽與說的能力,進而能用客語與人互動溝通。

園內家長回饋,透過參與本計劃,幼兒變得更有自信,除了在幼兒園習得的客語會與家人分享,在家中看到學習過的語詞也會順口說出,客語漸漸成爲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將客語傳承下去,家長都很高興。

彰化縣私立天真幼兒園從106學年參與計劃至今,透過國教署補助將閩南語融入生活中,以引發幼兒對學習閩南語的興趣,例如添購本土語言的相關繪本,提供教師在課程活動與全園性活動使用;在活動轉換的時間,播放閩南語歌謠讓幼兒聆聽;教保服務人員使用閩南語與幼兒對話,並鼓勵幼兒以閩南語迴應。

另外,該園佈置閩南語學習環境,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課程,透過提供故事繪本、兒歌或童謠策略引導,結合主題課程和節慶活動,將閩南語融入幼兒日常作息活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