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回憶阿珥楠禾場

這聽起來像神話,但卻寫在以色列的兩卷歷史書上,何以瘟疫到了禾場就停了?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事實上,阿珥楠禾場早年有列入小學三、四年級的國語課本,我還依稀記得這一課插畫裡的禾場、麥穗、挑麥穗的兄弟。

故事大約是這樣,有一年秋收時節,阿珥楠望着禾場的收成,決定於半夜悄悄挑幾擔麥穗送給弟弟亞勞拿,而亞勞拿心想哥哥家計比他沉重,也決定挑幾擔麥子暗中送給哥哥,這一夜兄弟兩人在禾場不期而遇,相擁而泣,弟兄相愛的故事傳爲美談。

這故事告訴我們,再可怕的疫情,再嚴厲的上帝,再無情的滅民天使,看到這阿珥楠禾場的兄弟,也下不了手,而這個禾場就是日後以色列聖殿的基地。如此看來,彼此關懷,相互信任的美德非僅能止住疫情,更能堅固國家,帶進繁榮。

遺憾的是,如今彼此關懷、相互信任的美德日漸稀薄,上回SARS疫情蔓延全臺之際,將自大陸返家的老父拒於門外者有之、護士之子在校遭同學惡言相向者有之、地方政府抵制病患入境者有之、民衆抗議成立SARS臨時門診者亦有之,什麼關懷、愛心、信任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完全看不到阿珥楠禾場的影子。

十七年後新冠肺炎捲土重來,這波疫情正在測試我們面對疫情的反應,是否仍像過去一樣的自私自利,惡言相向,又或者已漸漸學會彼此關懷、相互信任。隨着學校開學,這場試驗才正要開始,阿珥楠的故事告訴我們:「疫情的變化非僅取決於政府的管制,更取決於人們的相互信任、彼此關懷。」

也許是受阿珥楠兄弟的感動,大衛因此寫下詩篇第133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爲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