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投邊改 當心《公投法》四不像

公投法被酸「邊投邊改」,公民權被政黨利用各取所需。圖爲2021年12月18日民衆參與四大公投投票。(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執政後把公投門檻下修,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在臺灣政壇投下震撼彈,甚至不惜二修《公投法》閹割公投。至此,公投到底怎麼投,成了朝野爭論不休的問題,朝野立委也紛紛提案喊修《公投法》,希望公投變成他們所希望的樣貌,但其中的政治考量,恐讓《公投法》變成四不像怪物。

臺灣的《公投法》已然出現「邊投邊修」的怪象,《公投法》在2003年扁政府時代完成三讀而誕生,此後未見重大修法,直到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隔年2017年就火速下修公投門檻,號稱打破鳥籠公投,但民進黨隨即就在2018年的公投面臨全面挫敗,2019年再修法,把公投跟大選脫鉤,遭調侃把公投「關回鐵籠」。

蔡政府執政這幾年,臺灣進行了兩次大型公投,也歷經了兩次修法,頻率相當高,幾乎是「邊投邊修」的亂象。這顯示當前立法院在修法時,都是以政治考量爲優先,對於立法、修法毫無永續概念,不合己意就喊要修,讓法律的尊嚴掃地。

公投是在野勢力或是人民制衡執政者的手段,諷刺的是,執政者若掌握立院多數,擅改規則也是輕而易舉。只要對自己不利了,就來修個法,而執政黨跟在野黨角色若發生交換,對《公投法》想法又會出現有如靈魂交換般的一百八十度改變。

公投是高度政治性的,因此朝野的提案考量幾乎都以各自陣營的政治利益爲出發點,國家缺乏理性的聲音,去建置一套公平公正且符合主權在民精神的《公投法》,提不出一套不管執政或在野都能心服口服,都願尊崇其法律高度的《公投法》,是相當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