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花蛋糕非食品級裝飾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記者 範瑞恆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裱花蛋糕的需求更爲多樣化,除了味覺上要得到滿足,在視覺上也要求蛋糕更加美觀。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美味、美觀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食品安全。一些商家爲了讓蛋糕裱花既美觀又富有創意,博得消費者眼球,使用羽毛、塑料、金(銀)箔粉(片)等非食品級裝飾品裝飾蛋糕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這些精美的非食品級裝飾品卻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近日,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通過“益心爲公”志願者提報的線索發現,轄區多家蛋糕店在各外賣平臺售賣的裱花蛋糕使用非食品級裝飾物,如羽毛、塑料、金(銀)箔粉(片)、汽車模型、塑料玩具等,在裱花蛋糕等食品製作過程中使用這些裝飾品,有可能將這些有害物質釋放到食品中,人們攝入以上有害物質將損害身體健康,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侵害社會公共利益。

東麗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檢察官黃晨介紹,東麗區檢察院通過在多家外賣平臺隨機抽取轄區20家裱花蛋糕生產經營者,經調查發現,至少4家裱花蛋糕經營者確實在外賣平臺售賣裱花蛋糕使用羽毛、金屬皇冠、塑料玩具等非食品級裝飾物,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實施細則(一)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製品》等相關規定,裱花蛋糕製售者在加工製作裱花蛋糕時,應當嚴格落實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制度,查驗所採購、使用的食品相關產品最小銷售單元的包裝或者標籤上是否註明“食品接觸用”“食品包裝用”或者類似用語,或者在食品相關產品物品上加印、加貼調羹筷子等標誌。直接接觸裱花蛋糕時,不能使用非食品級裝飾品(如含羽毛絨毛、塑料、紙質等)。

爲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東麗區檢察院依法向區食品安全主管部門制發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職責,對轄區裱花蛋糕使用非食品級裝飾品的違法行爲進行查處;同時,要求相關單位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轄區裱花蛋糕生產經營者進行全面排查,加強市場監管,規範食品生產經營行爲,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東麗區食品安全主管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後,對轄區製售裱花蛋糕食品經營者進行了全覆蓋檢查,累計檢查經營戶174家,現場指導規範經營行爲31家。對檢察建議書涉及的4家裱花蛋糕經營店進行了現場調查,並對其中一家蛋糕經營店銷售的蛋糕使用非食品級裝飾物問題進行行政處罰。

爲跟進監督效果,東麗區檢察院走訪部分裱花蛋糕食品經營者,發現相關隱患已整改,同時邀請“益心爲公”志願者進行跟蹤觀察,經評估後認爲相關問題已整改到位。

2023年以來,國家先後對GB4806系列共6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了制修訂,涉及塑料、金屬、橡膠、複合材料、油墨、黏合劑等6類食品接觸材料,除GB4806.15-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用黏合劑》正式實施日期爲2025年2月8日,其餘5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於2024年9月6日正式實施。

專家表示,用於裝飾食品的裝飾品應當符合國家標準,使用非食品級裝飾品可能存在微生物、重金屬、小分子有機化合物進入食品的風險。比如菌落總數、大腸桿菌是常見的微生物指標,超標會產生腹瀉等食品安全隱患;而重金屬有長期蓄積的毒性,會對人體產生長期影響。以鉛和汞爲例,攝入導致慢性中毒會影響神經系統,兒童長期攝入會影響發育;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也有長期蓄積性的毒性,可能會對皮膚、神經系統、心血管產生影響,一些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在攝入量高的情況下,也有引起急性過敏、噁心嘔吐的風險。

黃晨表示,商家應熟知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國家標準,選購材料時注意查看產品執行標準是否符合食品接觸材料國標。消費者不要購買、食用使用非食品級裝飾品裝飾的裱花蛋糕,在購買裱花蛋糕時應仔細觀察,若發現有異常顏色或複雜且難以確認是否可食用的裝飾物,要謹慎選擇,如發現違法違規行爲,可到相關單位投訴舉報。

(法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