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新質生產力“入海” 以“綠色低碳”賦能“藍色經濟”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3日訊濱州市加快海上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提升海洋“含綠量”,賦能“藍色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位於無棣的正海海洋牧場是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牧場10萬畝牡蠣養殖區,漁民們正分批將載有近江牡蠣苗種的40多萬個吊籠捆綁在浮綆上進行吊養,近江牡蠣的養殖不僅經濟效益可觀,帶來的生態修復效益同樣顯著。
濱州正海藍色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助理杜巖鬆對記者,牡蠣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鈣,也就是它的外殼,經過我們的測算,一千克的二氧化碳,能夠形成一千克的碳酸鈣,也就是在固碳方面它是等量的固碳。
除了固碳,牡蠣強大的濾食和濾水作用還能夠有效淨化水質,當地每年投放近兩億粒近江牡蠣苗種,長至成年後可實現年淨水400億升,固碳60多噸。
濱州市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鄭述河介紹“除了近江牡蠣外,我們還實現了長牡蠣、三倍體牡蠣、毛蚶、雜色蛤等4種貝類的自主繁育,現在濱州海域貝類生物總量達22萬噸以上,每年可移除22萬噸二氧化碳,實現了經濟生態雙提升。”
濱州市持續推動“蝦貝蟲魚”產業向“新”而行,累計投資3億元,建設“渤海貝倉”省重大項目,目前貝類設施化養殖基地達到20萬畝,年產貝類3000萬斤,它的碳匯價值,相當於6122畝的森林,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多元共贏”的高質量融合發展之路,全力打造海洋循環經濟特色專業鎮齊魯樣板。
此外,濱州市立足沿海資源稟賦,加快實施雙碳戰略,積極培育海上新能源產業,正逐步構建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體系。眼下,國內首個批覆的立體分層確權光伏用海項目正在沾化有序建設。項目已納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清單,預計2024年底全容量併網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爲山東省最大的單體新能源項目之一,每年可提供綠色清潔電能12.82億度。
濱州市加快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提升牧場生態化、信息化、裝備化水平,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堅持綠色低碳、創新驅動、集聚發展,重點發展海洋精細化工,培育壯大海洋新材料,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加快海洋鹽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鏈條深度拓展、跨界融合、增值延伸,推動海洋化工綠色高端發展。
濱州臺 紀向東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