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近零碳示範區:爲碳“歸零”新生活

■ 海南日報記者 陳子儀

6月4日清晨,太陽光柔柔地鋪滿東嶼島,屋頂上一片片深藍色的光伏板被依次喚醒,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也隨之而來。

博鰲近零碳示範區,這個位於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的我國首個近零碳示範區,開始了全新的一天。

早上7時許,位於東嶼島西部的棧道已經有了不少晨跑的人。這條長2.2公里的棧道沿河修建,一側是風景如畫的萬泉河水,一側是錯落有致的森林公園,是不少市民遊客運動休憩的好去處。

早上11時許,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的廚房裡,廚師長劉蘇熟練地打開電爐,舀了一些油加入鍋內,開始製作當天的午餐。“跟以往用燃氣竈相比,油煙味少很多,使用更加方便、環保。”劉蘇說。

目前,東嶼島上的所有酒店廚房都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廚房電氣爐竈的最高功率可達35千瓦,並且有調溫度器,廚師操作時可調試溫度。劉蘇告訴記者,電氣爐竈具有能效高、加熱快等優點,並避免了燃氣泄漏等風險。

中午1時許,氣溫逐漸升高,儘管戶外陽光刺眼,但酒店的房間裡空氣乾燥、氣溫舒適,不少客人正在休憩放鬆。

這樣舒適的環境得益於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增設了智能燈控、空氣質量檢測與發佈、建築設備監控、智能客房和能源管理等多套智能系統。這些系統全時段連接着東嶼島上所有制冷設備,並監測酒店、客房、會議中心等重點場所的空氣質量。當空氣質量及溫溼度不達標時,集成系統會連鎖開啓新風機組及空調製冷機組等相關空氣處理設備,在實現節能降耗的同時提升室內空氣質量和體感舒適度。

傍晚5時許,在東嶼島的西面,形如四個“大斗笠”的驛站——椰林聚落成爲了市民遊客的好去處。這個竹製驛站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海南傳統斗笠,應用了高性能、環保的竹鋼作爲骨架,鏤空的建築形態促進空氣流通,在林間搭起了一片陰涼之地。

在斗笠的頂上,覆蓋着一片片“正方形鱗片”。這些“鱗片”是爲了這個驛站特別定製設計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總計1518塊。與常見的黑色不透光發電板不同,它的透光率達20%,既能保障驛站內部光線充足,同時又能爲驛站內部供電。

夜幕降臨,在三江入海口的觀景臺上,燈帶亮起來了,白日裡熙熙攘攘的東嶼島恢復了寧靜。在這裡,垃圾可回收、廚房不油煙、屋頂能發電成了東嶼島的新生活方式。(海南日報博鰲6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