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務員因“禁令”離職 認爲沒“錢途”

新華網訊: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各項規定禁令不斷出臺,2013年也因此被公務員稱爲“禁令年”。近日,新京報就“中央禁令對公務員影響”,在中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的北京、黑龍江江蘇福建陝西省份隨機抽取了100位公務員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全部受訪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購物卡、菸酒之類的禮品,2013年後卻沒有收到任何禮品的受訪者佔到了79%。有93位受訪者還表示“公務員不好當”。

和2012年相比,稱2013年收到的禮品在數量上沒有減少的受訪者僅8人,這還是因爲他們當年剛入職,即碰到了“禁令年”。

此外受訪者中,表示工資外收入減少的公務員有92位,八成以上的公務員表示八項規定後,吃喝少了,以前部門經常出去吃飯,現在幾乎沒有。

受“禁令”影響

不分職務地域

在受訪者中,科級及以上的公務員佔據近五成,不過統計結果顯示,禁令之下,這些身處官位”的公務員,其收入和福利也和普通公務員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受訪的18名處級公務員中,有2個人在2013年收了月餅和1000元的購物卡的禮品,其餘均表示沒有任何禮品收入。此外,原本單位在過年過節會發的一些生活日用品福利,2013年也全部取消。

記者分析數據還發現,選取的東部、中部、西部三個不同地區,禁令在執行上並未有地域之分,三個不同地區的公務員生活受到影響一致。數據顯示,96%的受訪公務員覺得禁令“真的嚴了”。

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受訪中有64名公務員覺得“油水多的部門收入也少了,自己也平衡了”。

此外調查發現,在東部發達地區,公務員同樣在沒有其他收入之後,工資待遇仍好過中西部地區,這和經濟發展水平一致。

超六成公務員

認爲“禁令”一刀切

調查過程中,部分基層公務員認爲,“禁令”過於一刀切,這個比例佔據了65%。

有的中西部地區的基層公務員認爲,他們服務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基層,原本收入就不高,“禁令”中關於單位福利的規定,應是針對那些違法違規發放的財物,“但現在單位部分正常福利也受到影響,日子變得不好過了。”

他們認爲,禁令應該更精細、切合實際一些,對於身居要位官員則要嚴格限制,對於基層普通公務員,應提高福利待遇,“官員收入高、福利待遇也好,要適當調配,多考慮基層普通公務員”。

■ 解讀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星斗

公務員就該“不好當”

對於公務員羣體大呼“公務員不好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限制官員的特權是一必然行爲。頻繁的禁令下,有助於社會從官本位到民本位轉變,公務員不好當也是應該的。

新京報:公務員都在喊“爲官不易、公務員不好當”,對此你怎麼看?

胡星斗:所謂的做官應當是真正地做人民的公僕,應該受到全方位的監督,所以做官會越來越難。所謂“官不聊生”對於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適用。也就是說官員會受到來自中紀委反貪部門、媒體以及民衆的越來越多的、全方位的監督和壓力,也就不能和過去一樣了。

新京報:但不可否認的是,去年公務員報考人數仍十分巨大。

胡星斗:過去有一種說法,在中國做官是最威風、最自由的,所以大學生都要去考公務員,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大學生有青春、有才華,富有創新精神,他們應當到民營企業中去、走進社會基層。如果“公務員不好當”能改變大學生的走向,是一件好事

新京報:這些“禁令”的出現,會帶來哪些變化?

胡星斗: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官本位的國家,但是中國現在是轉型期,要改變這一狀況,這些“禁令”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有些官員一時還不能接受這種轉變,在我看來,這個轉型期就得讓公務員不好當。

新京報:有些公務員表示,受“禁令”影響他們考慮離職。

胡星斗:如果他們辭職走出官場,我認爲這是一件好事,因爲這樣就能夠增加社會的人才,也可以幫政府機關消腫,裁減冗員、裁減機構,使政府更精簡,更富有活力

新京報:中央目前用規定禁令來約束公務員作風,你認爲後期還有什麼動作嗎?

胡星斗:現在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整頓吏治最嚴的也是做得最好的時期。當然,未來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現在的整頓吏治主要還是自上而下的,通過紀委、監察部門條文等自上而下的監督。未來如果能夠配合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可能對於整頓吏治會有更好的效果。可以通過健全法令、制度完善、鼓勵舉報但是保護舉報人途徑,以及財產公開、財政公開、鼓勵老百姓浪費財政資金的情況進行舉報等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