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能源缺口 企業大老 籲開放小型核電廠

企業vs.環團、專家談小型核電廠

2027年歐盟碳關稅迫在眉睫,企業界強烈呼籲政府,參考法國發展新一代小型核能,或比照日本、韓國與比爾蓋茲合作新一代反應爐的做法,開放小型核電技術(SMR)、並列爲國家能源的選項之一。

爲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國際產業供應鏈都要求淨零,但臺灣再生能源建置卻遠遠落後,2021年才完成6%,核能除役後,電力缺口將有278億度無法補上。面對2027年歐盟碳關稅,包括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臺泥董事長張安平,以及王道銀行董事長駱錦明等多位企業家,陸續在會見總統蔡英文時,主動提出呼籲,要求開放或至少要考慮、不要放棄新一代的核能。

林伯豐、苗豐強等企業家都直言,電力與碳排是一體兩面,核能發電的碳排量就是零,增加核能發電比例,可以降低發電量的碳排,也能降低產品的碳足跡。林伯豐具體建議,政府開放企業興建小型核電廠;苗豐強則呼籲參考法國做法,發展新一代小型核能設施的可行性做法。

爲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日本已與比爾蓋茲合作新一代反應爐,將投資10億美元,於2030年興建345MW核電廠;韓國SK集團也將與比爾蓋茲合作,而美國與法國,均將發展新一代小型核能電廠列爲重點項目。

企業界的意見領袖多認爲,政府的能源政策須重新檢視;工商團體負責人更主張,在安全無虞下,應可考慮各種「新能源」,包括更安全、更環保的新一代核能,一方面舒緩供電壓力、同時也可減少碳足跡,至少不要排斥核能,特別是,未來全球核能的技術,會更安全、乾淨、有效率,一旦有更優化的核能技術,政府應考慮核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