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水果害血糖飆 醫曝4招吃法:在「這時間」前吃完

醫師表示,可透過儘量在中午前食用、不空腹吃及選擇較不甜的等4種方法,讓有血糖問題的人也能無負擔地享用水果。(示意圖/ Shutterstock )

食用水果的4大原則(製圖/中時新聞網)

健康資訊普及,越來越多人知道果糖對身體的危害,對於富含果糖的水果也有所疑慮。對此,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李晨瑜表示,可透過儘量在中午前食用、不空腹吃及選擇較不甜的等4種方法,讓有血糖問題的人也能無負擔地享用水果。

李晨瑜在臉書粉專表示,果糖是一種單糖類,目前很多文獻發現,過量的果糖攝取,會造成高三酸甘油脂、代謝症候羣、非酒精性脂肪肝,且與尿酸形成有關。

此外,果糖也會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是果糖會增加肝臟內生性脂質合成,透過一些代謝途徑,形成惡性循環,製造更多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但她也提到,水果雖然含有一定程度果糖,但同時也含有其他重要的營養素,例如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均有助於人體健康,因此民衆無須污名化水果,而需要留意勿攝取過多量水果。她因此分享4大食用水果的原則,提供減重中、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前期的族羣。

1. 食用時機:水果儘量在中午前食用。李晨瑜今(13日)受訪時表示,減重中、有血糖問題者,應在中午前吃完水果。因爲人體在白天活動量大、代謝速度快,食用水果中的果糖也能較快利用、代謝,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若能在中午前吃完,更有利於減重中、有血糖問題的人。

2. 不空腹吃水果:吃水果前,先吃一些蛋白質、蔬菜、油脂類,減緩果糖的吸收代謝。

3. 每餐水果份量爲1拳頭:一天最多2拳頭大小的水果。

4. 選擇較不甜的水果:例如芭樂、小番茄、檸檬、藍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