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香格里拉,來227解鎖藏區“新手村”

五彩的經幡隨風飄揚,當地藏民的信仰隨着經筒和念珠轉動,蔚藍深邃的長海子、被霞光照亮的三座神山,飄香濃郁的酥油茶、香甜軟糯的奶渣包子,點燃着大山民族的熱情。

沿着蜿蜒的227國道行駛,遠方的村莊漸顯露于山腰,據說這是被稱爲“香格里拉之源”的神秘國度——木裡。

百年前,美籍奧地利探險家洛克先後四次到訪過這裡,在他的筆下,這裡是“上帝瀏覽過的花園”“人間的香巴拉”,洛克遺留的筆記也讓這裡成了“世外桃源”般的神秘傳說。

經幡

英國作家希爾頓以洛克的探險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被改編成電影后,一些探險愛好者在世界範圍內開啓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

當人們根據洛克筆記中的“香巴拉”進行追溯時,發現如今的香格里拉市與真實描述的地點相距甚遠。

木裡,纔是人們苦尋已久的遠方。

相比於此生必駕的318和今年爆火的阿勒泰,木裡算是西部的“新手村”,即使在旅遊高峰期,這裡也少有遊客到訪,對於想要感受藏區風景和文化的人十分友好。

在木裡,不僅可以看到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高原牧場和壯麗雪山,沿途還能領略河谷、草甸和埡口,以及淳樸的藏族和彝族風情。

可以說,這裡幾乎集合了川西和新疆所有的美景元素,是阿勒泰和內蒙的“超強mix”版。

俯瞰木裡

“木裡”在藏語裡的意思是美麗、遼闊、深遠。來到這裡,你會發現木裡的美景處處印證着其名字的含義。

作爲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其面積佔據了涼山五分之一的土地,所以要看盡木裡之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秋天的高原牧場

跟着車隊從木裡縣城出發,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隱世獨立的“高原明珠”——香格里拉湖,它又被當地人稱爲長海子、寸冬海子。

秋天的長海子

香格里拉湖海拔3500米,我們到達時鮮少有車輛行人經過,遼闊的湖面在藍天的倒映下呈現出藍綠色,顯得格外靜謐。

湖的南岸有一片牧場,鋪滿了各色的野花,牛羊徜徉其間,偶爾浮動的白雲,爲靜止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生機,整個畫面如調色盤一樣絢麗迷人。

長海子高山牧場

嚮導說冬天的香格里拉湖更加美麗,下過雪後湖邊連綿的山丘被白雪覆蓋,湖面倒映着天空清澈的藍,整個世界彷佛只剩下白色和藍色,神聖又純潔。

雪後長海子 | ©四川文旅

離開香格里拉湖,繼續翻山越嶺來到洛克徒步線上的起點嘎洛——香格里拉村。

百年過去,如今的香格里拉村卻依然寧靜古樸,在這裡休整一夜,次日一早,我們便迎着晨光踏上追尋三神山的道路。

香格里拉村 | ©涼山文旅

在海拔4500米的埡口,曙光初現,雲海翻騰,夏洛多吉神山(貢嘎雪山)矗立眼前,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再往遠看,央邁勇,仙乃日,夏洛多吉三座雪山呈“品”字形排列,這是227道路上的亞丁三神山,也是當地藏民心中的“保護神”。

亞丁央邁勇雪山 | ©圖蟲:健忘的行攝世界

瑪娜茶金觀景平臺是觀看三神山的最佳平臺,當地人將這裡稱爲“通往仙境的通道”,漫步於此能夠將三座神山盡收眼底。

雲霧環抱雪山,彷佛天際就在眼前,天氣好的話能夠看到壯美的日照金山,相信這是每一個奔赴川西的人都不想錯過的絕美時刻。

瑪娜茶金觀景平臺 | ©四川文旅

次日我們沿着曲折險峻的山路繼續前行,向着具有400多年曆史的俄亞大村出發。

俄亞大村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羣之一,村寨裡200多戶人家的房屋依山勢蔓延而建,巷道縱橫交錯將它們連爲一體,形成罕見的蜂窩狀建築羣,據說這是團結的象徵,也是過去納西族爲了抵禦外來者入侵的一種特有建築方式。

俄亞大村 | ©涼山文旅

這處納西族古寨很好地保留了原始風貌,清早,我們看到出早工的人們牽着馬匹陸續走出村寨,馬蹄聲和鈴鐺聲交織在一起,和古老的建築在一同訴說納西族悠久的歷史。

這裡除了保留着很多原汁原味的古老風俗,還有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和東巴文化,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處與世隔絕的原生態部落。

出早工的人 | ©涼山文旅

離開俄亞大村沿着227繼續向前,高山杜鵑在藍天白雲下靜靜開放,偶爾出現的牛場和成片的森林湖泊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眼前展開。

沿途盛開的紫色杜鵑

要感受木裡之美,就不能只看到雪山湖泊,還要駐足途經的每一座寺廟、每一個經堂、每一座白塔......細細感受從經幡間吹拂而來的風和寺廟中傳出的鐘聲,沉浸式體驗這裡的藏區文化。

木裡的轉經筒

木裡曾是喇嘛王國,這裡的藏民信奉藏傳佛教,境內共有“三大寺十八小經堂”(每一個鄉的一個小寺廟),其中以木裡大寺最爲有名,是每一個到訪木裡的人必去之地。

從木裡縣城出發,沿着227國道翻越若干埡口,遠遠就能看到坐落在山腳下的木裡大寺,所謂“望山跑死馬”,又開了兩個多小時,纔算真正到達。

木裡大寺 | ©涼山文旅

這座建於1656年的寺廟,曾是木裡王國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如今已是當地人祈福誦經之地。

在寺廟裡,我們看到一位身着藏裝、磕長頭的長者,他以身體丈量路程,一步一拜走到這裡,令人感嘆於信徒對於信仰的虔誠。

瑪尼堆

返回埡口往南,翻過重重大山,我們來到了金頂白牆的康塢大寺。

寺廟坐落在一個只有9戶人家的村子裡,加上廟宇比較小,更顯安靜,只能聽到偶爾從寺裡傳出的鐘聲和喇嘛誦經的低吟。寺廟依山而建,殿堂錯落有致,四周是茂密的森林,一片祥和安寧。

康塢大寺

除了寺廟,在木裡的山口要道和村口常能看到白塔,潔白的塔身寓意着純潔和祥和,不僅是信徒們祈福朝拜的場所,也是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誌。

村裡的小孩告訴我們,白塔是佛的心意,如果我們心有迷思,那就繞着白塔走上幾圈,佛會給我們指引,平日裡見到白塔和瑪尼堆,也都要順着繞上3圈,如果走反的話,要重走99圈。

白塔

木裡是一個少數民族多元的地方,藏族、彝族、蒙古族等21個民族聚居於此,多樣的民族也造就了這裡熱情如火的獨特風情。

木裡縣城

木裡縣城建在半山腰,來回不過只兩條街道,白天道路兩旁有賣各種東西的商鋪,奶製品、民族手工藝品、剛採摘的山珍……從吃的到用的,應有盡有。

來來往往的大巴車和麪包車只在路旁短暫停留便又駛去,從車裡下來的大都是外來的調研團隊或是外出歸來的本地人,整個小縣城遺世獨立,生活節奏慢且悠然。

香巴拉公園

暮色將近,不遠處的香巴拉廣場響起了音樂,循着聲走到廣場才發現是當地人在跳鍋莊舞。不下雨的夜晚,人們吃過晚飯都會早早來到廣場,支起大音響,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成圈跟隨歡快的藏歌舞動身體,好像每一個少數民族人都藏着與生俱來的舞蹈血脈。

如果你只想做一名看客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當地人看不得一旁有人閒着,一定會熱情的拉上你加入他們的舞蹈隊列,我想這裡的e人含量應該高達99%。

香巴拉廣場跳鍋莊舞的人們

到達水洛鄉那天,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熱情地跟我們擺手打招呼,一位小男孩還邀請我們去他家喝早茶。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順着山路溜達到頭天小孩所指的那戶人家。

彎下身把頭探進矮矮的房門,屋裡的女主人正在炸油餅,看到我們來了趕忙用蹩腳的普通話邀請我們進去,小男孩招呼我們圍坐在火塘邊,給我們挨個倒上熱乎乎的酥油茶。

酥油茶

舀一勺糌粑配上熱乎乎的酥油茶,在藏區略帶寒意的清晨裡靈魂一下子被喚醒,油餅也是又軟又香,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實在滿足。

飽餐過後,我們起身合手感謝告別,感慨這裡的民風淳樸,既不需要留下聯繫方式,也不需要反覆確定時間地點,就這麼自然隨意便可以和當地人完成一次約會。

糌粑 | ©四川文旅

木裡作爲藏族自治縣,美食和大多藏區一樣,犛牛肉、酥油茶和糌粑都十分常見,若說特色,那還得是木裡的奶渣。

將新鮮的羊奶或牛奶加熱熬製,在溫熱的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發酵劑攪拌均勻後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發酵,待發酵完成後將凝結的奶塊用濾網過濾,留在網上的便是奶渣,類似於新疆的酸奶酪。

當地人用奶渣包的奶渣包子,加入白糖和酥油茶,奶香味十足,軟糯香甜,一次能吃好幾個,配上一碗奶渣湯,這一餐蛋白含量超標。

奶渣包子

除了奶渣包子,野菜包子和洋芋包子也是當地人常做的麪食。閒暇時,就圍坐在火塘邊烤上兩個土豆玉米,煮一壺酥油茶,路邊摘幾個無花果和撿幾個山核桃,就能和家人好友度過一個愜意的午後。

當然,來到藏區怎能不吃肉,這裡的藏香豬和犛牛都是散養,自由奔跑在山林河邊,所以肉質都十分緊實,用來燒烤和涮火鍋都比一般的豬肉牛肉要好吃。

牛肉銅火鍋

在木裡的幾日,身心和味蕾都得到了極致的滿足。

回程的路上,我們細細回味着這一路的所見所感,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下,木裡猶如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爲每一位到訪的客人洗去心中的雜念與身上的疲憊。

大寺裡點燃的油燈

木裡也許是孤獨的,沒有塵世的喧囂,卻有着不爲人知的驚世美麗,但孤獨的盡頭便是自由。去木裡,尋找眼中的光,心頭的熱。

文/克林的霖

圖/橙艾薇(除文中標註外)

編輯/Tasia

社羣互動

《時尚旅遊》開社羣啦!

如果你也愛旅行、愛攝影、愛生活

快加入我們!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雲”遊世界~

還有不定期社羣專屬福利

速速來抱團兒吧↓

旅先森VX:LLxs0515

(添加時記得備註入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