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訪談錄|專訪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樑志峰:助力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洪曉文、繳翼飛 廣州報道

近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簡稱“中博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形成300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2023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2.7萬戶,中小企業總數超過5700萬戶。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羣體,近些年由於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一些中小企業面臨市場需求減弱、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用工成本升高等挑戰。對此,近期各部門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並密集召開企業座談會,瞭解企業狀況和麪臨問題。

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發展,推動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集羣化、專業化發展?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樑志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對當前市場關心的有關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迴應。

“受益於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發力顯效,市場需求明顯回升”,在中博會期間樑志峰表示,從生產端看,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產總體保持平穩擴張狀態,10月中小企業生產指數爲50.7%,已連續6個月處於擴張區間。

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問題,中博會上工信部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重點推動優質中小企業率先改造,打造轉型標杆。樑志峰認爲,方案注重構建供需適配、服務有力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形成長效機制,爲常態化、市場化推進轉型築牢基礎,支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變“盆景”爲“風景”。

在樑志峰看來,本次方案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注重新模式,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平臺企業、集羣園區的資源匯聚優勢,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資源+工具”的方式,牽引中小企業開展改造,推動鏈羣融通轉型。二是注重新技術,着力加強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供給,推動中小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推廣,強化中小企業數據要素賦能,用新動能帶動新發展。三是注重新供給,圍繞細分行業研製“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提高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着力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樑志峰還透露,將通過強化優企培育、強化數字賦能、強化融通創新等三方面着力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週期培育體系,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

《21世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受大家關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請問在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面,還有哪些工作考慮?

樑志峰: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受到廣泛關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國家的長期戰略,我部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方向,梯度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目前我國已涌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着力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週期培育體系,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優企培育。落實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聯合財政部繼續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

二是強化數字賦能。落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持續開展城市試點工作,分類梯次推動數字化改造,加快中小企業鏈羣融通轉型,加強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新質生產力賦能,持續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公共服務,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

三是強化融通創新。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作用,構建市場化運作機制與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各地組織開展“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2024年大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目錄》進行“揭榜”,助力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將加快制定出臺促進集羣發展的若干措施

《21世紀》: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通過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發展,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樑志峰:我部2022年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發展暫行辦法》,推動中小企業產業集羣專業化、特色化、集羣化發展,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動能,將集羣打造成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沃土、區域經濟發展壯大的載體、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支點。

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認定了300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推動各地培育認定省級集羣1016個。截至2023年底,300個國家級集羣共創造產值7.8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入駐中小企業8.5萬家,帶動就業超過500萬人;優質中小企業數量達2.2萬家,佔集羣中小企業總數量的26%;集羣中小企業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爲297.3件,同比增長22.2%;中小企業上雲比例達69.4%,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53.6%。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深入開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促進工作,以優勢特色產業爲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培優企業、做強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完善集羣支持政策。加快制定出臺促進集羣發展的若干措施,引導地方完善集羣梯度培育體系,推動各地健全集羣促進機構職能,提升集羣公共服務能力。二是加強集羣間交流合作。舉辦與產業鏈相關的集羣對接活動,促進集羣間共同開拓市場、共享資源要素。搭建集羣與先進製造業集羣的協作平臺,助力集羣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擴大開放合作。三是開展集羣診斷服務。適時推進集羣建設指南、成熟度評價標準等指導性、導向性文件,組織行業專家、服務機構走進集羣開展診斷評估,把脈集羣創新、數字化、綠色化等發展水平。四是加大集羣宣傳推廣。加大集羣政策宣貫力度,編制發佈集羣發展報告、集羣典型案例集,積極宣傳集羣發展經驗,樹立一批“小而美、專而強”的集羣代表,推廣集羣典型案例。

《21世紀》: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通過推動中小企業高水平對外合作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樑志峰:在促進中小企業對外合作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建機制。我部先後建立22個雙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對接國家約50個,爲推進中小企業對外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礎。2023年,推動“提高‘專精特新’能力”“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等中國理念寫入《2023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舊金山宣言》。

二是搭平臺。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已成功舉辦19屆,實現了良好效果,受到國內外廣大中小企業的歡迎。同時,我們在全國共批覆設立了15箇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爲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搭建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平臺。

三是做對接。我部聯合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在全球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辦近700場跨境撮合對接會,幫助9萬餘家中外中小企業拓展市場。此外,在德國設立首箇中國中小企業中心、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和“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開展支持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專項行動等活動,幫助中小企業融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