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鏈”穩產助企業,全力以赴穩住工業增長——訪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保持繼續恢復的勢頭。國內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挑戰。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多重挑戰下,如何穩住工業增長?面對堵點卡點,怎樣暢通產業鏈?應對疫情衝擊,中小微企業怎麼幫?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就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穩工業增長:把暢通產業鏈供應鏈作爲首要任務
問:近期,疫情多點散發,多重因素疊加,工業經濟面臨哪些挑戰?當前工業形勢怎麼看,如何穩住工業增長?
答:一季度,我國工業保持繼續恢復的勢頭,但3月中下旬以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面臨新的下行壓力。最突出的困難是外部環境嚴峻複雜、疫情多點散發,導致一些企業停工停產,部分物流運輸不暢,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
工信部立即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及時推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打出保暢穩鏈紓困“組合拳”。4月中旬以來,工業經濟逐步顯現出企穩向好的跡象。4月第二週起,工業用電量連續兩週降幅收窄,手機信令監測的工業集聚區用工指數也出現趨穩回升的勢頭。總體看,困難是短期的、暫時的,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平穩發展的總體態勢不會改變。
穩住工業增長,要把暢通產業鏈供應鏈作爲首要任務,全力以赴保通保暢,穩定產業鏈大循環。這是當務之急,也是重中之重。落實落細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保障重點企業穩定生產,着力打通一些地方還存在的堵點卡點。
與此同時,還要全力以赴助企紓困、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推動已出臺政策更好地落地見效,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實際困難,針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制定完善應對預案,及時採取有力措施。
疏堵點卡點:三方面發力保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
問: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反映產業鏈供應鏈出現了堵點卡點,有的比較突出,目前情況怎樣?將採取哪些措施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答:針對前一段時間物流不暢的問題,工信部迅速採取行動,向重點地區派出前方工作組,聚焦防疫醫療物資、居民生活必需物資、農業生產重要物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物資等四個領域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先後分四批確定1624家重點企業,並指導17個省份建立了地方層面的重點企業“白名單”。搭建了汽車、集成電路、醫療物資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確保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
目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單”企業復工率86.8%,其中汽車製造行業整車及零部件配套企業復工率達77%,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相關企業復工率91%。吉林省重點監測的50家骨幹企業,復工率達98%。
下一步,工信部將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確保重點企業穩定生產,推進各地保通保暢重點企業“白名單”區域互認,協調細化實化服務保障工作。二是確保重點行業穩定運行,集中資源優先保障汽車、裝備製造、集成電路和醫藥等重點行業復工復產。三是確保重點區域產業暢通循環,聚焦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產業集聚區,採取點對點、一對一、短平快的方式,促進區域協同復工復產。
抓重點產業:保生產促消費 穩住汽車產業基本盤
問:上海、吉林等地是主要的汽車生產地。近期,疫情導致部分企業生產停滯,對汽車產業造成哪些影響?全年汽車工業能否穩定增長?
答:汽車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對於穩定經濟發展全局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生產停滯,市場終端消費下降,汽車產業受到較大沖擊。
針對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工信部建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每日監測調度15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總產量約佔全行業九成)生產情況,建立省、市、縣工信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和保障上海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專項協調機制,加大重點整車企業員工返崗、零部件供應商復產和物流運輸協調保障。
4月22日到28日,全國15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日均產量達到4.5萬輛,較前一統計週期(4月15日至22日)提高70%,生產情況正逐步改善。我國汽車工業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梯度深,隨着疫情防控成效顯現,二季度的產銷損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彌補,全年有望實現穩定增長。
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加強協同聯動,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儘快穩產達產,用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加強對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監測調度。二是積極促進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有含金量的促消費政策,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組織實施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和換電模式應用試點,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同時,加快補齊汽車芯片等短板,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
助中小企業:狠抓政策落實 切實紓困解難
問:中小企業在這一輪疫情中受到較大沖擊。如何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答:我們堅持政策惠企、服務助企、環境活企,採取一系列措施幫扶中小企業。初步梳理,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出臺包括減稅降費、穩崗擴崗、融資促進、暢通物流等各類支持中小企業政策17個,地方層面出臺52個。組織涉企“三亂”問題專項整治,深入開展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努力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各地也結合各自實際,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在暢通物流方面,指導工業園區設立物資運輸接駁區、建立貨車司機“白名單”制度等;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成立專班解決企業生產要素保障問題等;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方面,將相關企業員工納入免費核酸檢測人羣、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成本等。這些將有效緩解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政策和服務兩手抓,不斷改善企業營商環境,切實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一方面,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實到位。組織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羣,紮實開展政策解讀和宣傳工作,讓廣大中小企業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組織開展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督查,確保已經出臺的各項“減、免、緩”助企惠企政策,做到“應減的減到位、該免的免到位、能緩的緩到位”。
另一方面,着力提供精準服務。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聚焦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數字化轉型、管理提升、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努力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切實解決生產經營和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增強企業獲得感。
來源:新華社
記者:張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