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侷限多,如何實現有價值的分析?| 財智乾貨

文末有福利

在財務職能轉型升級成爲主流的當下,財務分析成爲財務人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而財務報表作爲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是財務分析的主要對象之一。不論對於經營管理者、財務人還是外部投資人而言,掌握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對於合理決策、支撐業務、投資配置等都將發揮重要的價值。

財務報表分析的核心是將報表數據轉換爲對決策有價值的信息,它通常包括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個維度。

財務報表分析的侷限性

財務報表分析構成了財務分析最關鍵的領域之一,在股票投資領域,財務報表分析的價值更被擺在極爲重要的位置。但財務報表作爲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整體反映,其在信息披露的客觀性、及時性、可靠性、可比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諸多侷限,這導致了財務報表分析的片面性和滯後性,不能很好地實現對決策的支撐作用。

首先,財務報表本身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的固有侷限。由於財務報表是企業會計工作的產物,而企業的會計工作往往都會受到來自會計環境、會計戰略、管理者等方面的影響。

會計環境包括會計規範、稅務與會計的關係、外部審計、會計爭端處理的法律系統、資本市場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等。這些因素是決定企業會計系統質量的外部因素。企業會計戰略是企業根據環境和經營目標作出的主觀選擇,包括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補充披露、報告格式的選擇。例如不同企業的管理層對於會計政策的不同選擇,導致財務報表橫向的信息可比性降低。

由於上述兩方面原因,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存在如下侷限性:財務報表沒有披露企業的全部信息,管理層擁有更多的信息,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已經披露的財務信息也可能存在會計估計誤差,而不是真實情況的全面準確計量。

其次,會計覈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侷限。例如在依賴財務報表分析判斷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價值時,其海量的數據資產本身具有巨大的價值,但由於當前數據要素沒有形成標準化的會計計量方法列入報表當中,使得報表使用者無法對數據資產的價值進行估量和分析,從而影響了財務報表分析的客觀性。

第三,財務報表信息存在滯後性。財務報表按照一定的會計期間進行披露,尤其對於年度報告而言,往往需要2-4個月的時間才能披露,同時財報本身反映的就是過去的數據,導致其對決策支持的及時性大大降低。

第四,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是有效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只有依據規範、可靠、沒有虛假陳述的財務報表,才能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對於企業外部的報表使用者而言,管理層出於業績壓力實施舞弊的事項頻發,註冊會計師也不能完全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錯報和漏報,這給財務報表分析的有效性帶來了挑戰。

這就需要外部分析人員關注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保持警覺,通過更細緻的考察或獲取其他有關信息,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作出判斷。例如可能預示財務報表可靠性存疑的常見信號包括:財務報告不規範、數據異常無合理解釋、關聯方交易異常、資本利得金額大、審計報告異常等。

如何實現有價值的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對於經營管理、投資決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本身又存在諸多的侷限性,如何做好財務報表分析並真正發揮其價值成爲財務管理者、投資者一直致力於解決的問題。

首先,財務報表分析要建立全局意識。這是由於很多會計科目、數據之間都是存在勾稽關係、彼此關聯的,不能孤立地看待,因此需要聯繫起來進行分析。而報表之間也存在着密切的關聯,如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性需要通過利潤表分析進行驗證,現金流量表能夠爲利潤表中的信息提供支撐。

其次要選擇有效的分析方法。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使用者可以根據分析目的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將多種方法綜合使用,以獲取更全面的信息。

比較分析法通過對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數據趨勢或差異,按比較對象分爲與歷史數據比較的趨勢分析、與同類企業比較的橫向分析、與計劃預算比較的預算差異分析等。

從比較分析的對象來看,包括對會計要素總量、結構百分比等。如對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等會計要素總量進行時間序列分析,以研究要素的變化趨勢看其增長潛力。結構百分比分析通過把財務報表轉換成結構百分比報表,在對百分比變動情況分析的基礎上,發現佔比不合理的項目,以揭示進一步分析的方向。

財務比率分析法,通過各財務指標之間的數量關係反映它們的內在聯繫。由於財務比率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因此常用於比較分析。杜邦分析法是最常見的財務比率分析體系,它利用各主要財務比率間的內在聯繫,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綜合評價。

實踐中很多財務分析過度依賴財務比率指標,而忽視業務實質,導致財務分析的流於形式,實用價值不強。財務分析的本質要回歸到業務中,好的財務分析不僅要分析公司業務存在的現實問題,還要能夠從管理的整體視角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因素分析法(又稱爲連環替代法),將財務指標分解爲可量化的因素,依據財務指標與驅動因素間的關係逐次進行各因素的替代,從而確定各因素對指標的影響程度。在使用因素分析法時,要特別注意因素分解的關聯性,根據財務指標的內在邏輯關係建立與各因素間的函數關係模型,同時也要關注因素替代的順序性、順序替代的連環性、計算結果的假定性等。

最後,財務報表分析要關注信息的比較基礎問題。在在比較分析時,通常涉及到對同業數據、企業歷史數據、計劃預算數據等比較的參照標準選擇。例如進行橫向比較時,需要使用同業標準,選同行業一組有代表性的企業求平均數作爲同業標準,可能比整個行業的平均數更有可比性。趨勢分析應以本企業歷史數據爲比較基礎歷史數據代表過去,並不代表合理性。

再比如,當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導致本年比上年利潤提高了,未必表明企業銷售業績已經達到更高的水平,甚至未必說明管理有了改進。總之,對比較基礎本身要準確理解,並且要有限定地使用分析結論,避免簡單化和絕對化。

點個「在看」,永遠開心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