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臺電黃重球:別讓問題,都變成「相信或不相信」

文/黃靖

這個夏天,熱到讓新政府有些招架不住。六月初,行政院長林全即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希望重啓核一一號機。一拋出這想法,也引來出版人郝明義公開呼籲林全籌組公民調查團隊,進而「開放臺電」,想解開臺灣缺電之謎。一時間,究竟臺灣缺不缺電,又成了話題。 自經濟部次長位子退休,上任臺電董事長四年,黃重球面對的是核四、電價到現在的電業自由化議題,每個議題的討論,都被濃濃的政治味攪得只剩下「相信或不相信」的選擇。 黃重球究竟如何看待臺灣的電力問題?以下是專訪摘要: 危機救援 新措施緊急上場 問:這次「開放臺電」的風波,是從林全院長考慮重啓核一的一號機開始,到底政府看到什麼關鍵數字

答: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我們的備轉容量只剩1.64%,這是歷史上的新低,一來,五月底剛好落在所有機組大修收尾階段;二來,過去沒有五月底就這樣熱過。

剛好新的林口一號機在五月二十九日完成96小時測試,就趕緊調度中午時段發電,現在機組還在做720小時測試。當天還靠兩項今年才做的新措施度過,一項是五月二十九日經濟部纔剛通過汽電共生增購辦法,才能立即補上20萬千瓦;另一項是做了「需量競價」,就是企業在尖峰用電時段減少用電調度,我們就花錢向他買回電力,價錢合意的就得標。這天,兩個新措施都用上了。

問:大家都在討論數字的真實性

答:很確定的是,十多年前開始,我們每年從六月一日開始到九月三十日這段用電高峰時間,是不做大修的,除非真的有故障

我們今年有幾部機組在五月底到六月初做最後大修收尾,例如去年興達一部機組在大修時發現葉片龜裂,請國外重做要一年,所以在過去這一年多時間裡,那部機組的發電量控制在八五%,這部機組修到六月七日才結束,不是故意排在六月修,這些東西很難一個個說清楚。因爲有延到六月,所以外界就認爲我們刻意在用電尖峰時排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問:臺灣未來究竟缺不缺電,該怎麼判斷?

答:大家覺得我們說缺電,可能是爲了讓核電廠啓動。事實上,電力涉及了對未來的預估,如經濟景氣氣溫,對未來的任何預測都只是計算概率風險。臺電有供電義務,臺電的文化是絕不允許缺電,因爲像九二一地震時,臺電的主管就被彈劾過,而且能源局也經常要求「供電出了問題,臺電要負責」。

今天你問臺電任何人,一定都不假思索說,缺電會造成國家社會很大的動盪,這是以前大家有的共識,這個共識變成臺電的文化之一。我那天去臺東看臺風后的搶修,一個領班跟我說,他星期一晚上做到十二點,因爲要做到這一整個線路通了纔可以,臺電同仁思維是這樣的。 所以想想看,當你是負有責任的公司,你會不會在做未來規畫時,採取更保守的作法…(本文截自財訊508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蔡政府砸百億銀彈推物聯網蘇永欽:辭職讓蔡英文提名新院長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