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臺積電遇天險 張忠謀如何神解?

文/王銘祥

去年臺積電繳出史上最漂亮成績單,稅後淨利2638.99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高達10.18元;不過,今年第2季起,臺積電開始面臨亂流,從對手、客戶中國,外在局勢對這家全球半導體巨擘不利,董事長張忠謀面對這場「老帥的最後一仗」,如何力守不失分,固守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大業,恐怕是一場高難度、但又精采絕倫的好戲

臺積電第一要面對的,是競爭對手挑戰。過去,臺積電的對手是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中芯聯電,但這些企業已難形成威脅;如今真正的敵人英特爾三星,這兩隻有如「八百磅大猩猩」的大廠,近來動作愈來愈大,讓一向沉穩的張忠謀,也難免坐立不安。挑戰一:競爭對手進逼英特爾挖牆腳 三星拚製程

首先是英特爾,先是去年投資紫光集團15億美元並持股兩成,不僅與中國最大IC設計集團展訊與銳迪科結盟,未來更將引進其產品轉投單到英特爾;今年6月,英特爾宣佈斥資167億美元買下阿爾特拉(Altera),這家公司也是臺積電先進製程重要客戶之一,英特爾猛挖臺積電牆腳,讓臺積電內部如臨大敵。

英特爾在半導體業界實力無庸置疑,過去幾年雖然在行動通訊晶片上成績有限,但去年上任的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如今加緊透過併購與投資參股,補齊行動晶片的弱點,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此外,三星也拿出過去在記憶體產業的拚勁,加速推動技術進程,日前宣佈正式將一○奈米FinFET(鰭式場電晶體)納入三星半導體制程技術的開發藍圖中,預定2016年底就量產,進度領先臺積電,成爲全球最早量產一○奈米制程的晶圓代工業者。

事實上,三星、臺積電與英特爾在技術上較勁愈趨白熱化。日前英特爾宣佈,延後一○奈米時程約半年、大約一七下半年纔會量產,也讓預定一七年第一季量產的臺積電,可望在一○奈米的競逐賽中勝出。

不過,臺積電「領先」的聲音維持不到一週,三星隨即宣佈領先臺積電至少一季,向臺積電叫陣的意味濃厚;當然,這個宣稱是否能達成,還須實際成績來檢視。

至於另一個對手中芯的動作也不能小看,近來中芯宣佈結合高通(Qualcomm)、比利時微電子研發中心(IMEC)及中國電信大廠華爲,共同籌組新技術研發公司,打造中國最先進的研發平臺,以縮小與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等國際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這個合資案的宣示,讓中芯有機會躋身一線大廠。

事實上,成立至今15年的中芯半導體,技術一直無法突破,如今在中國政府撐腰下,一方面以反壟斷牽制高通,讓高通允諾加入中芯平臺;另一方面又把擁有最先進電信、通訊技術的華爲拉進來,華爲旗下擁有頗具潛力海思半導體,若研發平臺打造順利,5年後,中芯有機會躍到檯面與臺積電一較長短…(本文截自財訊482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臺積電下修今年半導體展望,第二季扣除業外收入獲利略低於預期聯發科小心!高通、聯電密謀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