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一份關鍵文件 透露郭臺銘明年新戰略

文/林宏達

鴻海股價見底了嗎?過去1年,外資狂賣鴻海超過140萬張,即使減資後,每股淨值拉高到83元,股價仍一度跌破70元關卡市值不但跌破1兆元,旗下子公司市值也都縮水不少,接下來,鴻海股價會往哪裡去?

11月中,一份流傳在市場上的關鍵文件,揭露鴻海2019年的應變計劃。這份文件的標題是「1031專案」。第1段就寫道,「總裁上午和總財務長及社長開會時說明,現在的環境連賺1元都很辛苦,所以一定要節流,2019年要節省200億元人民幣(2019年和2018年度比較,要節省200億元),2019年會是一個困難且競爭的1年,所以集團一定要謹慎和保守。」

砍人、砍支出 郭董嚴控管

這份文件中揭露鴻海雷厲風行的成本精簡計劃,鴻海計劃將非技術性間接人員,至少要減少10%,「人數基準日從10月31日起算」,先前完成的人力精簡都不列入計算,但2018年12月就要完成人力縮減。年資10年以上、薪資高的員工也要一併檢討,特別是年薪獎金超過15萬美元的臺、中、外幹部要造冊,逐一檢討貢獻程度是否跟得上薪資。

根據文件內容,到今年10月爲止,鴻海已裁減非技術性的陸幹超過5000人,這次則將鎖定非技術性人員,包括供應鏈品質工程但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否認鴻海有裁員計劃,只表示今年只是早一點調整預算。

文件顯示,鴻海還要求組裝蘋果手機的CAA(鄭州手機制造相關)事業羣,要減掉60億元人民幣成本,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要減掉30億元人民幣成本,做平板數位創新系統的B次集團,要降低10億元人民幣成本,其他12個次集團,則要分攤減少100億元人民幣成本。

就連今年獎金髮放的報告,要由各單位1級主管自己送報告給郭臺銘,不再由中央財務部門彙整呈送。

本刊向鴻海發言管道求證相關內容,未獲直接回復,但11月23日,鴻海發佈重大訊息,承認鴻海正在對泛鴻海科技集團體系費用進行「更積極及全面性的檢視」;但不包括集團研發及新產品開發支出。

從最近鴻海集團股價表現,不難發現郭臺銘的鴻海帝國,的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接下來,投資人應該如何看待2019年鴻海的投資價值?本刊採訪多位專家分析此時評估鴻海價值的四個重要觀察點

獲利能否穩住 就看第4季

第一,鴻海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是否還能保8?

獲利能力仍是評估鴻海價值的關鍵,去年鴻海交出EPS8.01元的成績單,但去年前3季EPS只有3.87元;換句話說,去年第4季鴻海EPS爲4.14元,超過前3季的總和重點就在第4季。…(本文節自財訊569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謝金河:郭董的新里程碑

生活挖掘成長股 放膽重押賺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