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最近受訪日發生「這件事」 他嘆:媒體寒蟬效應

圖爲2020年秋鬥遊行,有民衆高舉標語表達立場反關臺挺中天。(中時資料照/陳君瑋攝)

總統蔡英文2020年12月12日最後一次接受媒體聯訪,媒體人張禹宣今(12日)在臉書感嘆,當天蔡英文被問及的,正是中天關臺對言論自由的扼殺。自此媒體監督政府的力道大爲衰減,甚至在各臺引發寒蟬效應。他慶幸當年的民粹已在此次大選徹底瓦解,民衆已有辦別施政好壞的能力,與拆穿網軍的虛假流量與帶動風向,即便蔡英文可以在憲政體制缺陷下,繼續躲在總統府內度過任期,卻也無法規避民意的譴責與檢視。

張禹宣指出,2020年12月12日,是中天新聞臺停播的首日,自此媒體公器監督政府的力道大爲衰減,甚至在各臺引發寒蟬效應,無不忌憚NCC的開罰,換照前夕尤其躡手躡腳,營造出一片歌功頌德的假象。這天也是是蔡英文最後一次受訪,自此蔡英文規避了一切民意的監督,高坐廟堂卻不問民間疾苦,只活在臉書、與網軍、親近媒體之中,即便2022九合一選舉大敗同志落難,仍拿她的總統之位無可奈何。

他表示,與其探討公聽會、無理開罰這些技術性層次,全民都早已認知,關臺的「本質」從頭到尾都是政治性問題。不論是從取代52臺NCC的強力介入,到後續接手後媒體的荒腔走板屢屢出包,以及特定電視臺成立到上架,泛政治化的強力介入,甚至連內部員工都不滿歌功頌德太過不滿離職,以及在補選期間政論節目《議顏堂》,開罰的兩套標準,全民都清清楚楚,NCC的獨立性,是獨立效忠民進黨。

張禹宣質疑,比起新聞自由的曲高和寡,當年民進黨真正的底氣,只在於藍綠分裂下支持者對於監督、反對聲音的高度仇視,不管泛藍、泛綠的支持者都知道這叫扼殺新聞自由,但泛綠的支持者不在乎,也樂見其成,只要站在人多的一方,扣上「賣臺」的帽子,這就叫正義。

他提到,慶幸的是,當年颳起的國族主義式民粹,已在此次大選徹底瓦解,民衆已有自我思辨的能力,去辦別施政的好壞,與拆穿網軍的虛假流量與帶動風向,即便蔡英文可以在憲政體制缺陷下,繼續躲在總統府內度過任期,卻也無法規避民意的譴責與檢視。

張禹宣強調,未來不論是否政黨輪替,不管是藍媒或綠媒都不該再有任何電視臺因爲「監督政府」而被禁聲,國家元首也不該因爲民衆無可奈何,就恣意的逃避監督,臺灣的主權獨立只有在堅定捍衛民主自由的前提,纔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