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引進印度移工 滿足綠營金主需求

前立委蔡正元直言,綠營提出開放印度移工來臺,是爲滿足金主的產業需求。圖爲2023年12月,「反對增加新移工國」民間團體3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守護民主臺灣大遊行123別印來」遊行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和印度16日簽署臺印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勞動部後續將召開工作層級會議,印度移工來臺也引發國內各界議論。前立委蔡正元直言,綠營提出開放印度移工來臺,是爲滿足金主的產業需求,人力仲介業者便可從中獲得龐大利益。綠營反駁,指蔡正元的說法是莫須有,不利於政策理性討論,現在國際都是搶人潮,臺灣不是超前領先,是迎頭趕上。

蔡正元透露,每個執政黨都會養一批人力仲介業者,藉此可以拿到政治獻金,民進黨要引進移工,人力仲介業者就可以從中獲得龐大利益,因爲移工來臺前,依據制度得先繳一筆錢,這筆錢大部分會先被印度政客拿走,少部分被臺灣政客與背後的人力仲介業者瓜分。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2016年提案要修《就業服務法第52條》,廢除移工每三年必須出國一日的規定,引發仲介業者不滿,黨內也出現阻力;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當年在臉書爆料,身兼鴻運人力仲介公司董事長的民進黨中評委林寶興寫了一封信給民進黨立委,認爲這是民進黨的「亡黨條例」。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反駁蔡正元的說法,強調臺灣外籍移工僅有4個來源國,但日韓都是10多個來源國,增加選項何樂不爲,更何況,國際都是搶人潮,臺灣爲何不趕快卡位、搶人,臺灣不是超前領先,而是迎頭趕上,呼籲蔡正元要有國際基本知識。

吳思瑤表示,引進印度移工,所有條件主控權都在臺灣政府,先跟印度簽訂MOU,後續開放的人數、產業、招募方式、訓練等,都是操之在我方,因應臺灣勞動部門,產業有要求才開放,政府一定會跟產業站在一起。

據瞭解,臺灣引進印度移工主要是國內缺工壓力太大,且目前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四大移工來源國的移工數量不理想,讓我國政府必須尋求其他來源。

業界指出,疫情前曾經傳出政府已經與緬甸方面洽談好,但緬甸遭逢政變而沒有下文,業界對緬甸移工有期待,傳聞緬甸移工性格溫馴,比較好相處,且佛教信仰與臺灣文化差距較小;另也有人建議過引進寮國移工。

印度則是因爲人口過剩,成爲當前移工大宗輸出國,世界各國都能看見印度移工身影,也因此才成爲此次洽談對象,印度對輸出國內勞工也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