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運動員:運動中樹自信

對於不到300天后就將開幕的北京冬殘奧會,國家殘奧高山滑雪隊員劉思彤十分憧憬,她不僅期待自己能在家門口的賽場上展現個人風採、爲國爭得榮譽,也希望用冬殘奧會的影響力,鼓勵更多殘疾人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在運動中找到自信。

正如劉思彤所說,弘揚殘奧精神,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推動構建包容性社會,是舉辦北京冬殘奧會的重要目的。

爭分奪秒備戰冬殘奧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練習高山滑雪兩年的劉思彤參加了迴轉和大回轉的比賽,“那時我還不怎麼‘懂’滑雪,拿了一個第6名一個第9名。後來在外教的帶領下,我和隊友們每一天都刻苦訓練,爲了北京冬殘奧會努力。”

苦練得到了回報,過去幾年,在意大利資深殘奧高山滑雪教練達里奧的指導下,劉思彤在意大利世界盃新西蘭南半球杯比賽等國際大賽中奪得冠軍。劉思彤告訴記者成績之外,外國對手的態度變化更讓她開心,“咱們國家在高山滑雪上起步較晚,以前,外國對手甚至對我們有些‘不屑’,但之前世界盃我們取得了好成績,就讓他們特別驚訝,對我們刮目相看。”

雪季結束後,包括劉思彤在內的26名國家殘奧高山滑雪隊隊員正在達里奧的帶領下在北京進行封閉的體能訓練。別看沒有上雪,但訓練內容也不輕鬆,特別是對於殘疾人運動員來說,想克服困難,就需要大家相互協作,“比如我的腿不方便,隊友就會和我一起配合着做一些體能訓練動作,幫助我達到訓練效果。另外在雪上訓練時,我和隊友、教練也會一起復盤,討論技術細節。”在劉思彤看來,與隊友的溝通與互助,讓大家更加像一家人一樣相處。

在同一訓練基地內,中國輪椅冰壺隊也在爲北京冬殘奧會作着最後的準備。隊員張明亮對記者說:“我們每個人都在爭分奪秒地訓練,只有200多天就是北京冬殘奧會了,時間緊迫。”據瞭解,目前中國輪椅冰壺隊的12名隊員同時進行冰上和體能訓練,每天上冰訓練6小時左右,“訓練有一些辛苦,但教練也會安排團建和小遊戲幫助我們放鬆,大家都很努力。”張明亮說。

冬殘奧的意義不止在場上

對於北京冬殘奧會的成績目標,劉思彤和張明亮出奇地一致――前者認爲,只要積極備戰,然後在比賽中做好自己,就完成了目標;後者則表示,努力訓練,把過程做好,就會“水到渠成”。

事實上,成績對於殘疾人運動員來說固然重要,但運動帶給他們的意義絕對不止在場上。劉思彤至今仍然記得,自己首次乘坐纜車,走上雪道感覺,“那是在北大湖1號道,感覺確實有些害怕,也不知道怎麼就滑下去了。但是現在,即使是對一般人也很難的高山滑雪,我都可以輕鬆地掌握自己的動作和運行軌跡了。並且還在國際比賽上拿到了冠軍,那種體育帶給我的自豪和驕傲,真的感覺很不錯!” 2014年冬天從射擊轉項輪椅冰壺的張明亮,也自稱被這項冰上運動改變了不少,“輪椅冰壺激發了我的潛能,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塑造了我頑強拼搏意志。”

5月15日,在北京冬奧組委舉辦的2021年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告訴記者:“我們要給殘疾人提供這樣的機會,要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去體會他們的快樂。這樣,我們的社會就不僅是實現設施上的無障礙,也能實現心理上的無障礙,把大家融合在一起。”

對此,劉思彤也十分認同,她告訴記者,隨着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關心,如今殘疾人想參加體育運動變得十分便利,“殘聯等部門提供了很多參與運動的機會,我希望殘疾人朋友們不要困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要走出去,到運動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軟件“無障礙”同樣重要

讓更多人蔘與運動、融入社會,正是北京冬殘奧會的重要目標。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楊金奎表示,以舉辦冬殘奧會爲契機,北京冬奧組委深度關注無障礙意識提高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積極宣傳包容性社會理念,推動保障殘疾人在體育、文化、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平等權益,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楊揚也希望,藉助北京冬殘奧會的契機,社會各界可以瞭解到殘疾人有願望、有能力參與體育運動,從而推動體育設施的進一步無障礙化,“作爲全國政協委員,我下一步要提的非常重要的提案就是我們運動場所、所有公共場所都應該是無障礙的。目前我們所有的冬奧會場館都具備無障礙設施,但很多的社區體育場館還有提升空間。”

除了硬件設施之外,軟件上的“無障礙”同樣重要――整個社會需要在心理上保持與殘疾人的平等。談起這個話題,楊金奎分享了一個讓他十分感動的故事:在今年4月的“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輪椅冰壺比賽中,由於參賽球隊有限,組委會邀請了健全人隊伍在部分場次與輪椅冰壺隊同場競技,“實際上冰壺和輪椅冰壺規則是不同的,但在協商比賽方式時,雙方互相謙讓,體現出了平等,比賽過程中輪椅冰壺隊員的出色表現,也激發了冰壺隊員的拼搏精神。他們互相競技、‘一起玩’,這就體現出我們是一家人,一樣可以爲社會發展做貢獻!”本報記者 劉平攝 本報記者 趙曉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