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居民醫保後不生病就虧了?
廣東省中醫院,就診的市民。 南都資料圖
近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完成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費用集中徵繳工作,參保羣衆從1月起就能享受醫療保障服務。與此同時,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的話題也引起一些關注。
一些聲音認爲,居民醫保國家規定的個人繳費標準從新農合時期的每人每年10元增長至2024年的不低於380元,標準偏高、漲速偏快;還有人提出“參加醫保後不生病就虧了”“青壯年沒必要參加居民醫保”等觀點。
這些觀點科學嗎?參加居民醫保到底值不值?記者圍繞市民羣衆關注的熱點問題,專訪了廣東省醫保局有關負責人。
01
參保人數下降了?
與此同時,職工醫保人數大增
問:有人說廣東居民醫保參保人數明顯下降,這是真的嗎?
答:這種說法不太準確。近5年廣東基本醫保(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參保人數是持平略升。如果只看居民醫保,人數確實下降了200萬左右,但同期職工醫保人數增加了600萬。
居民醫保人數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結構在調整。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後加入職工醫保而停止參加居民醫保。二是參保質量在提升。近年來,對重複參保一直在進行清理。三是醫保政策在優化。有部分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通過靈活就業等政策參加了職工醫保。
從全國宏觀層面看也有類似情況。2020年至2023年,我國每年都有500萬至800萬參保人由參加居民醫保轉爲參加職工醫保,形成了居民醫保參保人數佔比下降,而職工醫保參保人數上升的局面。這是我國醫保制度建立發展這麼多年,運行穩健、結構優化的一個具體表現。我省近5年來基本醫保參保的總人數一直是維持穩中略升的良好態勢。
02
個人繳費標準偏高?
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適當調整
問: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從2003年“新農合”的10元變成今年的不低於380元,有觀點認爲存在標準偏高、漲速偏快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看?
答:要談這個問題,需要理清幾個概念。
首先,醫保作爲一種保險制度,籌資水平與待遇水平是需要相匹配的。隨着繳費標準提升,醫保的保障水平和保障範圍比當年顯著提升和擴大。目前,我省居民醫保的保障範圍均已覆蓋門診和住院費用。在“新農合”時期,基本只有住院才能報銷,沒有門診報銷待遇;如今,高血壓、糖尿病(“兩病”)以及部分門診特定病種(“門特”)等疾病,參保人在門診都能報銷,極大提升了醫療保障水平,給羣衆就醫帶來更大支撐。當年,能報銷的藥品總共只有300餘種;如今,醫保藥品目錄內包含藥品已達3088種,覆蓋了公立醫療機構用藥金額90%以上的品種,許多藥物在國內上市後不久就被納入醫保目錄。
其次,從報銷比例看,“新農合”制度建立之初,住院報銷普遍在30%至40%,羣衆自付比例較高;當前,居民醫保的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已普遍提升至不低於70%,羣衆的就醫負擔明顯減輕。
最後,居民醫保的保費由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兩個部分組成,在看到個人繳費上漲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財政補助從10元增加到了640元。各級財政的投入增長,比居民個人繳費標準的增長更多。我省部分地市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在符合國家要求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適當調整,對應的當地財政補助的標準也高於國家標準。這種上浮也是爲了給參保人提供更好的保障水平。
通過這種“雙向奔赴”,合理籌資,才能夠保障參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條件、更大範圍的醫療保障、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更爲便利的醫保服務。
03
青壯年不生病就吃虧了?
經濟支柱參保也是爲家庭提供保障
問:有人覺得“繳納醫保後沒生病就是吃虧”,應該怎麼看?
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僞命題,因爲人是否生病是很難預測的。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84.2億人次,平均每個人一年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2.47億人次,年住院率爲17.5%,也就是說每年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要住院。
退一步講,這是一個經濟問題。面對突然到來的重大疾病,個人和家庭很難能獨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費用。醫療保險的實質,就是匯聚各方力量後,幫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個人和家庭抵禦大額醫療支出的風險。2022年,我國居民醫保參保人的次均住院費用爲8129元,以報銷比例70%計算,住一次院醫保平均報銷5690元,就等於當年參保自費部分的16倍。參加醫保就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成爲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
問:有網民稱“青壯年人身體好可以不參保,只給老人、孩子參保就行了”,真的嗎?
答:這種觀點在部分人羣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會發現這其實是“算小賬、吃大虧”。
一是我國的疾病譜正在發生變化。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實現了早發現、早診斷,尤其是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以及生活習慣等原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惡性腫瘤等出現低齡化趨勢,青壯年面臨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
二是青壯年對疾病風險的承受力更加脆弱。青壯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頂樑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沒有醫保,不僅意味着家庭將承擔鉅額的治療費用,還意味着家庭將失去重要經濟來源。因此,家庭的“頂樑柱”更加需要醫療保障給予重點的保駕護航。
所以說,青壯年雖然相對“不易生病”,但一旦生病失能,後果也會更嚴重。因此,青壯年參保不僅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給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