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住宿消費居首位 專家解讀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20條”

本報記者 黎竹 劉旺 北京報道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釋放以服務消費爲抓手,爲擴大內需添動力的明確信號。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對比去年7月底發佈的《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意見》涉及6方面20項重點任務,其中“挖掘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基礎型消費潛力”居於首位。

對此,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認爲,《意見》體現了政府當下對服務消費領域的重視和推動,尤其是明確提出了“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的任務,上述領域與人民羣衆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通過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有助於滿足人民羣衆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消費需求,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

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服務消費佔居民支出比重穩步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12114元,比上年增長14.4%,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爲45.2%。

李志起表示,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此時出臺《意見》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他進一步解釋道,“《意見》中強調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性,這是服務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通過加強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培養高素質服務業人才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這也有助於推動我國服務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則認爲,增加餐飲住宿、養老來擴大消費,反映了消費結構變化中的一種需求變化。“隨着消費需求的發展,實際上現在居民消費體系中過去純粹購買商品的比重下降,而用於休閒文化娛樂體驗的比重增加,包括外出就餐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另外,大家更願意爲服務付費,而不是買商品,比如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可能服務消費跟商品零售消費的比重基本持平,甚至略超,實際上表現出來的也是消費者爲服務付費的意願,做好服務對消費不僅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對滿足民生需求來說也非常重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服務消費零售額同比增長7.5%,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快4.3個百分點。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以提振消費爲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着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明確“把服務消費作爲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

專家們認爲,將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放在首位,是順應消費市場新趨勢的明智之舉。

在李志起看來,對比去年7月的“擴消費20條”,《意見》中不僅強調了挖掘消費潛力,更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例如,在餐飲住宿方面,提出培育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提升住宿服務品質;在家政服務方面,支持員工制家政企業發展,提高家政服務供給質量;在養老托育方面,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推進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這些措施旨在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服務的需求,推動服務行業提質升級。”

完善縣域商業體系

在提及如何增強服務消費動能時,《意見》指出,要創新服務消費場景,比如圍繞貼近羣衆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消費季系列促消費活動;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完善縣域商業體系等。

對此,李志起建議,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改善交通、倉儲等條件,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建設或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以及農村新型便民商店,以確保商品能夠高效、準確地送達消費者手中。

其次,推動電商與實體商業的融合發展。通過電商平臺的引入,可以拓寬縣域商品的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覆蓋率。同時,實體商業也可以藉助電商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優化商品結構和銷售策略。

再者就是要引入多元化業態和創新消費模式,爲了豐富縣域商業體系的消費場景,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業態,如餐飲、娛樂等,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創新消費模式,如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促銷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

賴陽則指出,縣域商業體系在過去是缺失的,目前隨着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方式也在向城市化改善,在縣域中也需要更有品質的消費,包括品牌商品、更有品質的商品,以及更好的消費環境場景、更豐富的消費內容。

他還提到,“根據我們的觀察來看,目前已經有一些縣域建立了很多新型的購物中心、生活方式,包含體驗的、文化的、內容的植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所以實際上縣域消費有很大的挖掘潛力。而且很多縣域把文化旅遊特色和當地消費結合起來,也能夠對外來消費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當地的生活,同時也促進了消費、促進縣域向高質量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旅遊業最火熱、出圈的話題就是縣城旅遊。越來越多陌生的小城登上熱搜,相關消費潛力凸顯。根據大衆點評POI數據測算,2023年前三季度縣域地區餐飲門店開店率爲19.5%,其中開店數量排名前五的品類分別爲小吃快餐、飲品甜點、燒烤、火鍋、水果生鮮。

美食文化促消費

在涉及餐飲住宿消費時,《意見》強調提升餐飲服務品質,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廚、名店。鼓勵地方傳承發揚傳統烹飪技藝和餐飲文化,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羣,打造“美食名鎮”“美食名村”。辦好“中華美食薈”系列活動,支持地方開展特色餐飲促消費活動。鼓勵國際知名餐飲品牌在國內開設首店、旗艦店。

據瞭解,國際美食節的增多,也給相關消費場域提升了人氣。記者注意到,在三里屯的泰國風情節現場,消費者圍得水泄不通;而啤酒節、漢堡節等活動現場,也聚集了不少年輕人。

對此,李志起認爲,國際美食節作爲一種集合了多元文化、美食體驗和互動交流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它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美食的探索慾望,還能爲消費者提供一個瞭解不同文化、嘗試各種美食的平臺。因此,商場通過舉辦國際美食節,能夠有效地吸引客流,提升商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李志起看來,國際美食節作爲吸引客流的有效手段,未來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通過增加活動多樣性和互動性、強化文化體驗、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強營銷推廣以及持續優化服務質量等措施,我們可以期待國際美食節在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爲商場帶來更多的客流和收益。”

據悉,薈萃全球餐飲品牌是北京市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一個目標:力爭到2025年,打造30條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引進500個左右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約2.5萬家具備較強數字化營銷能力的餐飲商戶。

當下,市集和美食節正在成爲商場增添活力的“法寶”。對此,賴陽認爲,這類美食節如果能進一步結合創造性、個性化、國際化的特點打造,效果會更好。縱觀國際和近些年的實踐,一系列的集中活動可以帶動消費的“興奮點”, 比如結合美食節來提高餐飲消費的比重,從而發揮消費的集聚效應和節日效應。

此前,北京市朝陽區發佈的消費品牌矩陣培育行動中也指出,“集聚優質品牌首店首發”“開啓品牌首店服務綠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選址和推廣,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定製中心,發展原創品牌概念店、定製店,構建品牌彙集、品質高端、品位獨特的優質商品供給體系。”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