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科技股重掌臺股大旗 指數緩漲

加權指數1121013日線圖

盤勢分析: 10月9日鷹派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表示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金融環境轉趨緊縮,聯準會進一步加息必要性降低。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也指出,美債市場收緊相當一次升息效果;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認爲不急於再次升息,代表美國金融高層考量中東局勢後把展望調回中性,因爲一旦中東局勢惡化,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壓力沉重,金融市場會開始反應「降息機率提高」,聯準會信譽可能毀於一旦。

以巴戰爭與俄烏戰爭不同,俄羅斯爲石油輸出國、烏克蘭則爲大宗物資生產國,以巴沒有石油也沒有大宗物資,未來主要觀察捲入國家範圍、戰爭影響時間長短。

國際貨幣基金(IMF)降低臺灣2023年GDP成長率至0.8%,基本上是落後資訊,沒有太大意義,對比臺灣主計總處預測第四季GDP成長率爲5.59%,2023年預測成長率爲3.32%,兩者預估如天壤之別。央行2023年GDP預估下修至1.46%,但2024年GDP預估爲3.08%,「2024年景氣會比2023年好」樂觀期待是金融市場每年第四季偏多的基本原因,至於實際狀況?那是2024年再來處理的事情。

公債殖利率虛驚一場,反應「危機=危險+機會」投資法則,美國科技股轉強有利臺股,10月外資翻多臺積電與聯發科,臺股指數不會太弱,人氣回籠題材股百花齊放。

當然還有幾個利空變數須追蹤,第一是美元指數再度轉強,美元指數漲跌直接連動到10年期公債殖利率,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大外資加速撤離大陸,大陸經濟雪上加霜。

第二是第二季底美國銀行業持有5兆4,360億美元債券,主要是機構抵押貸款和國債,現有聯準會BTFP政策支持暫無流動性危機,但債券暴跌影響財報帳面評價,某外資估第三季美國銀行業未實現損失超過7,000億美元。

第三是美國和倫敦辦公樓空置率創20年來最高,借貸成本上升和工作型態改變,舊金山第三季辦公樓空置率達20%創20年來最高,遠高於疫情爆發時的6.3%,大陸與美國房地產泡沫可能是2024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縮影。

投資策略:

臺積電於19日的法說是行情關鍵,臺積電第三季營收5,470億元,2023年全年營收年減約10%,2024年將恢復成長,外資9月狂賣臺積電但沒有外資給予臺積電賣出評等,臺積電先進製程遙遙領先,沒有臺積電,高階AI晶片無法生產,全球AI大夢就是空話。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對半導體與全經濟展望影響力大,後續科技股法說展望方向一致,如7月臺積電二降財測時,多數科技股表示,庫存去化緩慢景氣復甦遞延;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也是短線焦點。現階段操作建議包括AI商機、IC設計、CoWoS先進封裝、記憶體模組、高速傳輸CPO、軍工、電動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