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科技修正不利指數上攻 個股表現爲主
加權指數日線圖
盤勢分析:8月一開始的重磅財報消息,就是英特爾上季財報營收128.3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29.4億美元,但每股稅後純益(EPS)爲2美分,遠低於市場預估的10美分,英特爾宣佈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將簡化營運削減支出和裁員15%,股價大跌。
7月中旬從臺積電財報利多鈍化開始,憂喜參半,雖然Meta、Apple財報優於預期,蘋果也強調對AI和Apple Intelligence支出逐年增長,但AI變現疑慮衝擊金融市場,目前AI很難直接貢獻獲利,科技大廠與網路平臺業CSP從競爭力角度投資AI,微軟因投資AI後市值成爲世界第一,比較貼近黃仁勳觀點:科技大廠的算力就是競爭力,對輝達AI晶片「買越多省越多」。
不過,金融市場幾乎每家科技公司都被包裝成「AI供應鏈」,如4月起臺灣二線科技股幾乎都包裝成AI股、AI機器人股、綠能股與能源股題材激勵股價大漲,泡沫是多頭市場必然現象,泡沫嚴重脫離基本面時將引發激烈修正。本週日本央行升息至0.25%引發日股獲利賣壓,美國聯準會FOMC則決議利率不變且宣告9月降息。
美國總統大選激烈政治干擾,華爾街日報Fed傳聲筒Nick Timiraos撰文表示,不管9月降不降息,Fed都難免被捲入大選,無論鮑爾如何表態,Fed都陷入兩難,共和黨、川普以及民主黨人都會不滿,非經濟變數導致退場觀望比例增加。
美國製造業活動連四個月萎縮,7月美國製造業指數ISM降至46.8,創2023年11月以來新低,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48.8,也不及6月的48.5,連續四個月下滑且低於50。中國大陸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連續三個月低於50,反映出全球貿易與實體經濟商品銷售趨緩。
投資策略:科技股7月股價大漲後大跌,8月季報與法說考驗,整理期拉長,預計8月下旬輝達公佈財報與展望前都處於震盪整理。臺股指數7月下跌832.9點,外資賣股匯出,新臺幣匯率貶至32.836元,單月貶值3.86角,指數24,416高點可能是第三季高點;外資賣超集中在權值股臺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等,指數上攻難度增加。
基本面討論永遠沒有正確答案,但股價技術面多空能夠規避風險追求利潤,特別是進入個股表現的階段。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在8月1日上調全年財測,因貨櫃市場需求強勁且紅海危機仍在,今年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從70億~90億美元上調至90億~110億美元,將於8月7日公佈完整季報;短線操作建議包括蘋果供應鏈、臺積電供應鏈、AI電力、營建、航運與塑化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