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ri併購夢碎,輕奢巨頭們前路何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陶暢 北京報道
近日,MK母公司Capri集團宣佈終止與Tapestry的合併協議。Capri和Tapestry共同認爲,終止合併協議符合雙方的最佳利益,因爲在最後期限(2025年2月10日)之前,獲得美國監管部門批准已不太可能。
至此,這項高達85億美元的合併案宣告失敗,爲安撫投資者,境況糟糕的Capri 發佈了重振計劃,而Tapestry則計劃回購20億美元。合併案失敗並不涉及違約金的賠付,但Tapestry表示將支付Capri應合併交易產生的4500萬美元費用。
此前在十月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起訴Tapestry (NYSE:TPR)和Capri(NYSE:CPRI)合併案,紐約地區法院法官Jennifer Rochon表示,擬交易的兩間公司是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合併將導致雙方失去正面競爭,儘管兩家公司合併後的規模並沒有壟斷美國奢侈品市場,但在輕奢領域的市場份額可達到59%。
判決發佈後Capri股價腰斬,狂跌45%,與之相反的是Tapestry大漲近14%,這與一年前兩間公司宣佈合併時的股價表現正好相反。如此可見,市場對於這場收購案並不看好。
如今收購案告吹,離開了救命稻草的Capri還能否打一場翻身仗?有野心擴張的Tapestry又會有怎樣舉動?一系列問題和猜測仍懸而未決。
業績拖後腿
11月7日,Capri集團公佈了截至2024年9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總集團收入同比下降16.4%至10.79億美元;毛利潤爲6.94億美元,去年同期爲8.32億美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0個基點爲64.3%;淨收入爲2400萬美元,去年同期爲9000萬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爲65美分。
具體來看,Capri集團旗下的三大品牌均未能獨善其身。其中Versace營收同比下降28.2%至2.01億美元,亞洲地區收入同比下降了20%。Michael Kors營收同比下降16%至7.38億美元,亞洲地區收入同比下降了43%。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是Jimmy Choo,營收微增6.1%,至1.4億美元,但仍處於營業虧損狀態,虧損額從900萬美元收窄至500萬美元。儘管Jimmy Choo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收入同比增長25%,但在美洲和亞洲地區的收入均下降了8%,整體表現難言樂觀。
(注:Capri和Tapestry的財報時間雖不同,但最新一季均是截至今年9月28日的業績)
業績發佈後,Capri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ohn D. Idol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未來還會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發展中國市場,但近期我們會將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北美,然後纔是亞洲。我們預計今年日本的業績可能會有所下降,因爲大量的業務已經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因此,明年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
回溯過去一年,Capri集團的整體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總收入從2023財年的56億美元下滑至51.7億美元,降幅達到7.6%。集團旗下各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Michael Kors銷售額下滑3.8億美元,Versace收入減少1億美元,Jimmy Choo銷售額下降1500萬美元。這一系列數據,無疑爲Capri集團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業績持續下滑的困境,Capri集團在電話會上發佈了一系列新的轉型策略尋求突破,包括動態營銷、產品系列重塑、數字能力提升以及零售店銷售密度提高等。然而,這一策略並未贏得市場的廣泛認可,反而被部分消費者質疑爲“病急亂投醫”,未能真正解決品牌的痛點問題。
不同於Capri的頹勢,Tapestry近兩年明顯加速發力,在全球輕奢市場的處境要明朗很多。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Tapestry淨銷售額爲15.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淨利潤爲1.8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按品牌劃分,旗下三大品牌業績均穩定增長,Coach品牌淨銷售額爲17.1億美元,同比增長2%;Kate Spade品牌淨銷售額爲2.83億美元,同比下降6%;Stuart Weitzman淨銷售額爲5370萬美元,同比增長2%。
Coach中國區總裁李麗安近日表示,中國是最重要市場之一,Coach將持續佈局中國,開設新店,與中國年輕藝術家合作,連接更多年輕客羣。可見,Tapestry要比Capri更重視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門店渠道來看,定位相似的Michael Kors和Coach的門店選址偏好區別也不大。贏商大數據顯示,在全國27城5萬方以上購物中心中,Michael Kors和Coach在高檔、中高檔、中檔購物中心的開店比例相近。兩個品牌門店都主要進駐中高檔和中檔購物中心,佔比達到七成,Coach還有少量門店進駐大衆化的購物中心,Michael Kors則沒有佈局。
Emarketer 分析師Zak Stambor對此表示:這次收購案告吹對聯邦貿易委員會來說是一個明顯的勝利。Tapestry和Capri意識到,這筆交易不值得費那個勁,因爲他們不太可能在明年2月份交易到期前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Tapestry很可能對Capri支付了過高的價格。
也許正是逐漸擺爛的Capri業績纔是這場收購案失敗的罪魁禍首。畢竟,在時尚產業的激烈競爭中,一個業績持續下滑、轉型策略乏力的品牌,很難贏得市場的青睞和投資者的信心。
走出輕奢困境
收購案告吹,Capri集團並未因此氣餒,其首席財務官Thomas Edwards在最近一次電話會議上仍堅持對潛在收購保持樂觀態度,他表示“我們一直願意與任何對我們的任何資產感興趣的公司進行對話。”
只是,在輕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Capri集團的未來之路恐怕不平坦。Capri集團如果想要在潛在的收購中獲得更有利的談判地位,顯然需要儘快提升自己的運營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與Capri集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Tapestry集團雖然也有擴張產品線的意願,但其策略似乎過於侷限於輕奢領域,試圖在這個細分市場中稱霸。可是現狀卻不是理論上簡單可行,即使Tapestry成功收購Capri集團的所有品牌,利用協同效應增加自身影響力,也可能只是互爲負擔。Tapestry旗下擁有多個輕奢品牌,並不意味着就能與奢侈品巨頭相抗衡。
事實上,Tapestry與Capri都面臨着相同的消費羣體,在輕奢市場總量不變的條件下,擁有更多品牌反而可能降低單個品牌的獲利機會。輕奢市場,以“買得起的奢侈品”爲定位,迎合迅速擴大的中產羣體消費需求的細分市場,近年來已經顯露出疲態。
回顧輕奢品牌在中國的輝煌歷程,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奢侈品消費市場遭遇寒流,而擁有龐大中產階層的中國則成爲輕奢品牌的避風港和新戰場。2010年,Coach等品牌率先行動,通過收回經銷權並在中國內地開設旗艦店,正式進軍這一新興市場。隨後,Tory Burch和Michael Kors等也相繼進入大中華區,憑藉其標誌性的大logo設計和快速推出新品的策略,迅速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成爲當時的時尚寵兒。
輕奢市場的繁榮並未持續太久。麥肯錫的調研報告指出,儘管輕奢消費曾一度佔據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相當份額,並保持着較高的歷史增速,但其增長勢頭已明顯放緩。以MCM爲例,這個曾因韓流文化而走紅的輕奢品牌,在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初期取得了顯著的銷售增長,中國市場對其總營收的貢獻率一度接近三分之一。然而,由於過於依賴經典產品與韓流文化的綁定,MCM在創新方面遭遇困境,加之盜版產品的衝擊,導致其在國內市場的熱度迅速消退。目前,MCM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幾乎與十年前持平,這反映出輕奢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輕奢市場的疲軟,讓Tapestry集團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策略。爲了打造奢侈品帝國,Tapestry不能繼續拘泥於輕奢領域,而是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該集團一直高調宣傳的適合青年人和Z世代的品牌調性,讓潮牌成爲其未來發展的可見方向。
此前,街頭潮流旗艦品牌Supreme被威富集團以15億美元賣給眼鏡巨頭Essilor Luxottica,後者缺乏服飾運營管理經驗,恐怕難以成功長存Supreme。這爲Tapestry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其有機會入手這一具有潛力的潮牌。除了Supreme之外,VF威富集團旗下的The North Face、Timberland、Dickies等品牌也具有很強的潮流屬性,這些品牌或可成爲Tapestry未來收購目標。
顯然,在奢侈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Tapestry和Capri都需要儘快找到自己的發展賽道,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未來,誰能成爲奢侈品行業的下一個新巨頭,新賽道的選擇也很重要。